随着大殿之内一道洪亮的声音传出,瞬间惊醒了这些正在沉思中的文武百官们。</p>try{ggauto();} catch(ex){}
“众卿家,陛下于昨日夜里不幸驾崩,然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临终遗诏令皇子协继位登基。”随着文武百官先后进殿,董太后当即开口道。</p>
说着,还从袖子里拿出一道圣旨,让赵忠宣读。</p>
赵忠接过圣旨,展开卷轴,声音虽刻意保持平稳,却难掩其内心的得意与紧张。</p>
他清了清嗓子,高声诵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登基以来,勤勉国事,然天不假年,病入膏肓,自知时日无多。</p>
念及社稷安危,江山永续,特立幼子刘协为帝,继承大统,望百官尽心辅佐,共筑大汉辉煌。钦此!”</p>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百官面面相觑,心中各有盘算。</p>
有的暗自惊讶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有的则迅速权衡利弊,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p>
大将军何进,身为外戚之首,闻言脸色骤变,他未曾料到十常侍竟敢如此大胆,公然篡改遗诏。</p>
他目光如炬,扫视四周,寻找着支持自己的盟友。</p>
然而,此刻的朝堂之上,人心浮动,难以捉摸。</p>
杨坚见状,心中暗自焦急,他深知此刻必须站出来,稳定局势。</p>
他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沉稳而有力:“太后娘娘,陛下遗诏虽已宣读,但国之大事,岂能儿戏?</p>
臣恳请太后娘娘,允许百官详查遗诏真伪,以正视听,安民心。”</p>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议论纷纷,不少官员纷纷附和,表示赞同。</p>
董太后见状,心中虽有不甘,却也知此时不宜硬碰硬,便微微点头,道:“杨卿言之有理,遗诏之事,确需查明。赵公公,你且将遗诏交予百官传阅,务必公正无私,不得有误。”</p>
赵忠虽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遵从太后旨意,将遗诏递交给身旁的侍从,由侍从逐一传递给殿中的百官。</p>
百官们或低头细看,或交头接耳,气氛一时紧张到了极点。</p>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匆匆闯入,跪倒在地,禀报道:“启禀太后娘娘,楚王刘御,于宫门外求见,声称持有真正遗诏,关乎我大汉江山正统!”</p>
侍卫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如同惊雷划破沉闷的空气,令所有人为之一震。</p>
董太后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她未曾料到刘御竟会如此迅速行动,更未料到他会直接闯入这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p>
她目光如刀,射向跪在地上的侍卫,但转瞬又恢复了那份深不可测的平静。</p>
“哦?楚王竟有此等大事?速速请他进来。”董太后的声音不怒自威,却暗含锋芒。</p>
片刻之后,刘御身着一袭绣有金色龙纹的锦袍,大步流星步入大殿,他面容坚毅,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p>
他无视了周围或惊愕或戒备的目光,径直走向殿中央,向董太后行了一礼,随后从怀中取出一卷黄绸,正是真正的遗诏。</p>
“太后娘娘,孙儿刘御,有父皇遗诏在此,特来面呈太后与百官,以正视听。”刘御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p>
殿内再次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卷黄绸之上,仿佛那不仅是一道遗诏,更是决定大汉命运的钥匙。</p>
赵忠见状,脸色苍白,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心知大势已去,却仍不死心,试图做最后的挣扎:“楚王殿下,此等大事岂可儿戏?您手中的遗诏,又何以证明为真?”</p>
刘御冷笑一声,目光如炬,直视赵忠:“赵公公此言差矣,父皇遗诏,自有皇家印记与独特笔迹可辨。</p>
再者,我手中这份遗诏,乃是父皇亲笔所书,并交予我保管,以防不测。</p>
今日之事,若非十常侍等人狼子野心,企图篡改天命,我又何必至此?”</p>
说着,刘御缓缓展开遗诏,只见其上字迹苍劲有力,确是灵帝亲笔无疑,且明确指定由嫡子刘辩继位,而非幼子刘协。</p>
百官们见状,纷纷哗然,有的震惊于十常侍的胆大妄为,有的则对刘御的果断行动表示钦佩。</p>
大将军何进更是面露喜色,他深知自己与外甥刘辩的命运已紧密相连,此刻的转机无疑是他最大的助力。</p>
董太后望着那份真实的遗诏,心中五味杂陈,既有不甘也有无奈。</p>
她深知此时大势已去,若再强行扶持刘协,只会引发更大的动荡与叛乱。</p>
于是,她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殿中的每一个人,最终落在刘御身上,沉声道:</p>
“楚王所言有理,遗诏之事,关乎社稷安危,自当以真为本。赵公公,你身为内侍总管,竟敢私改遗诏,其罪当诛!但念你侍奉先皇多年,哀家便留你全尸,革去职位,打入天牢,听候发落。”</p>
此言一出,赵忠如遭雷击,瘫倒在地,面如死灰。</p>
而十常侍的其他成员也纷纷跪倒,祈求太后饶命,但一切已晚。</p>
刘御已经拔出赤霄剑,瞬间将十常侍全部杀死,下令道:“来人,将十常侍拖下去喂狗,并夷其九族。”</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