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洛阳城内外一片沉寂,唯有宫墙之内,灯火通明,人影匆匆,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p>
刘御听闻灵帝驾崩的消息,心中虽早有准备,仍不免一阵沉痛,毕竟那是他的父皇,是他在这乱世中唯一的亲人。但很快,他便收敛情绪,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p>
与此同时,深宫之内,一场由十常侍精心策划的阴谋悄然展开。</p>
他们趁灵帝病逝,朝中混乱之际,秘密伪造了一份遗诏,宣称灵帝临终前决定传位于幼子刘协,而非刘辩或刘御。</p>
这份遗诏上,字迹虽极力模仿灵帝,却难掩其仓促与伪造之痕,但十常侍手眼通天,早已买通宫中上下,将一切布置得滴水不漏。</p>
夜色愈浓,如墨般倾泻于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仿佛连星辰也屏息以待,见证这宫廷深处即将上演的权谋大戏。</p>
董太后此刻正端坐于幽暗的密室之中,烛火摇曳,映照着她那双深邃而复杂的眼眸。</p>
她的心中,既有对幼孙刘协继承大统的期盼,亦不乏对局势动荡的忧虑。</p>
赵忠悄无声息地步入密室,步伐轻盈,却难掩其眼中闪烁的狡黠光芒。</p>
他躬身行礼,低语道:“太后娘娘,遗诏之事已安排妥当,朝中百官,大多被蒙蔽于鼓里,只待明日朝堂之上,便可顺水推舟,扶幼主登基。”</p>
董太后微微点头,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声音低沉而有力:“赵公公,此事关乎我刘氏江山社稷,务必小心谨慎。</p>
那刘御,虽年幼却非池中之物,不得不防。”</p>
赵忠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之色,道:“太后放心,臣等已布下天罗地网,只待他稍有异动,便教他万劫不复。</p>
更何况,还有那大将军何进,他手握重兵,若不能为我所用,亦是心头大患。”</p>
董太后轻叹一声,手指轻轻摩挲着案上的玉如意,思绪万千:“何进此人,愚忠有余,智谋不足。</p>
若能以利益诱之,或可暂保我等计划无虞。但长远之计,还需寻一可靠之人,稳固朝纲。”</p>
赵忠心领神会,凑近一步,压低声音道:“太后英明,臣心中已有人选,只待时机成熟,便举荐此人,以制衡各方势力。”</p>
二人密谋间,夜色更深,宫墙外偶尔传来的更鼓声,更添了几分紧迫与压抑。</p>
董太后知道,这一夜,不仅决定了刘协的命运,更将深刻影响整个大汉王朝的走向。</p>
她必须步步为营,方能在这波谲云诡的宫廷斗争中,为刘家子孙争取到一线生机。</p>
董太后凝视着烛火,心中已有了计较,她缓缓起身,对赵忠道:“传令下去,即刻召见幼主刘协,以及朝中忠良之士杨俊、杨彪、杨坚入宫,共商大计。”</p>
赵忠领命而去,不多时,四人便齐聚于密室之中。</p>
刘协年幼,面容稚嫩中带着几分不安,而杨俊、杨彪则是神色凝重,显然已察觉到宫中风云变幻。</p>
至于杨坚,他目光如炬,沉稳中透出一股不容忽视的坚定。</p>
董太后让赵忠先去安排事情。</p>
等赵忠走后,董太后环视众人,语气中既有威严又不失慈爱:“今夜召集诸位,乃因我大汉江山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p>
十常侍虽有不轨之心,但此刻亦是利用之机。</p>
我意已决,欲借其势,扶幼主刘协登基,尔等以为如何?”</p>
杨俊率先开口,声音铿锵有力:“太后深谋远虑,臣等自当全力辅佐幼主,稳定朝纲。</p>
然则,十常侍之祸不可不防,需暗中布局,以防其反噬。”</p>
杨彪点头赞同,补充道:“臣以为,当以雷霆手段,先剪除其羽翼,再逐步削弱其势力,同时加强宫中守卫,确保幼主安全。”</p>
杨坚则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言道:“太后与两位兄长所言极是,但仅靠我等之力尚显不足。</p>
需联合朝中正义之士,形成一股不可撼动的力量,方能彻底清除奸佞,还我大汉清明。”</p>
刘协虽小,却也听得明白,他鼓起勇气,稚嫩的声音中带着坚定:“我虽年幼,但定当努力学习治国之道,不负祖母与众卿厚望。”</p>
董太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她轻轻拍了拍刘协的手背,道:“协儿有此心志,乃我大汉之幸。</p>
今夜之议,便是你我君臣同心,共克时艰的开始。</p>
杨坚,你速去安排,明日朝堂之上,务必让这遗诏之事顺利进行,同时暗中联络各方力量,为我等助力。”</p>
而此时的何进和何皇后还没有发现危险的到来。</p>
洛阳朝廷,德阳大殿。</p>
此时,以三公九卿为首的文武百官立于殿外,神色凝重。</p>
别说刘宏驾崩的消息,十常侍他们并未刻意封锁,此刻早已不胫而走,传遍洛阳城。</p>
即便是十常侍有意封锁这个消息,以这些世家势力的手段经过一夜时间也足以将消息打探清楚了。</p>
“太后有旨,百官早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