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我军心,推出斩首!”
曹操果断的杀了杨修。
一代才人,就此凋零。
曾经,我感叹:我纵然只有杨修一半才华,死亦何憾。
这是管理制度的恶。自上而下的管理手段漠视了太多无辜的尊严跟生命,把更多的人摆在了被服从被支配的地位。
杨修率性的活着,结果自取败亡。人的个性发展得不到外在生存环境的支持,如果是领导一时片刻的宽容能绽放色彩,一旦领导的权威受到挑战,在社会没能进步到把领导的权力完全的服务于人民的时候,这种霸道的权威会吞噬更多无辜鲜活的生命。
杀了杨修,然后再退兵,这样就告诉全军将士,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我曹操说了算。刘备用疑兵计惊跑了曹操,收获了汉中,可以说曹操这辈子统一中国的希望也就更加渺茫了。曹操是需要杀人来泄愤。
不久之后,曹操杀了一个最无辜的人,就是华佗。华佗是五禽戏的创始人,麻醉手术的鼻祖。华佗一生医人无数,其中有很多是当时闻名四海的人,如陈登、周泰、关羽等,多亏了华佗的医治,在病痛上转危为安。
曹操的头痛病一直以来折磨他,于是请华佗。华佗问诊曹操的头痛疾病,给出的医治方案是要开颅,才能医好曹操的头痛病。这就比给关羽刮骨疗毒更惊人。想必只要忍着痛,是爷们儿都能挨着骨头刮一刮。刘伯承就不打麻药给眼睛缝针。这开颅就可怕了,古代难以想象。估计就算不是曹操,换成别人,也是不肯同意。可这次曹操没有显示他的宽宏大量,心眼小的认为“这是刘备派来的奸细”,于是收华佗下狱。
在牢狱中,华佗希望自己的著作能流传后世。后世有行医者,能接着造福苍生。可是,就连一个狱卒都没有给他机会,相反使他的心血付诸东流!
这是科学家的悲叹。华佗遇到了一个古往今来追求真理的人们都会遇到的一个痛心疾首的问题:真理向谁表达,才能得到传承?就当时而言,往上看,是无知的权贵;往下看,又是被权贵支配的无知。
笔者少年时曾想:
“为什么能更好读书的是那些大学生,是那些衣食无忧的人,是那些不用为了生计而劳累奔波的人?占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却要自谋生计,殚心竭虑,为一家人的糊口而忙碌不已,几乎抽不开身。”
古时候,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被珍藏在皇帝的藏书阁里,供皇帝老小儿享用。极少数书香门第世家也不过是把书本当作谋取功名利禄的一种手段,事成之后还是要来算计黎民百姓的,以便巩固他们的特殊利益和权位。
换而言之,如果一个国家社会的文化传承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来传承和发扬,这该多好啊,这是多么强盛的国家啊!
如此,不仅仅是华佗,任何一个人的智识,都更容易被理解、被继承和被发扬,而不会留下遗憾。
可以想象华佗在狱中的悲苦。
曹操是聪明,千古一人,万里挑一的好领导。可到底是一个社会角色,一个站在人民立场上反动的角色,一个刽子手的角色。
书本《三国演义》中描述曹操因为关羽的死,看到孙权送来关羽的头颅,受到惊吓,加剧了头痛病症,最终导致卧床不起。
曹操自知不能再起,无限的可能都只能是人亡政息。唯才是举的人才理念还能不能传递下去?世上的事情考虑不了那么多了,不如趁早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吧!
曹操躺在病床上,对妻妾们说道:“我死之后,你们就出去,自己要能自食其力,去库府上领一些财帛,出去改嫁,好生过活。”
他又对儿孙说道:“我死之后,你们不要给我修建坟墓,我不需要奢华的葬礼。”
直到今天,曹操的坟墓在哪儿?没人知道。这位奸雄死前最关心的事竟不是国家大事,而是儿女情长。死后不铭,他早已看透生死了。
曹操一生是孤独的,“谁知我心!”
是的,他的心思可能远不止这些,他活的超越了那个时代,超越了那个社会的一般认知。曹操的领导水平,就是放在今天,都要把一群经理甩十八条街!他死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都被文人墨客判在十八层地狱里。不得翻身,他的名誉好不痛苦?直到现代郭沫若,才为他翻案,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笔者心里认为:曹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领导,是一个有着民族大义精神的人,是一个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承受千古骂名的人,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至于他的恶,这不是他个人所能扛负的,有社会的责任,是社会造就了他的品格。
改变这样的社会,过程漫长,艰难险阻,直到曹操死后的一千七百二十九年后,一个崭新的中国诞生了,一个永远不会再分裂的中国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