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三年,“丑”或许真的留下了学员队,是不是将能力带到部队,还需要实践检验。
档案袋上注明了三日内报到,算着时间,并不充裕,放弃了中途回家打算,原旅四人结伴,登上同一列火车,前往漳洲报到,行李简单,一个背包两个袋子。
入伍时发的帆布战备包,依然结实,教材笔记一本都没舍得扔,和奖章证书等一道,装入战备包内,这些最重,战备包结实,撑不破提不坏。
院校期间,另发了一个行军袋,双肩背式的背囊,和战备包一样结实,里面衬了防雨层,原本是用来装被子的,打背包速度再快,也没有塞入快,还能防雨防潮,是作战形式改变的细微表现,当然也是一种细小进步。
实际演练从来没用过,依然坚持打背包,三横压两竖,鞋插其上,肩挎水壶和军用书包,此时用来装衣物和生活用品,还有购买的一些个人喜好物件,背囊容积不小,塞进了所有家当,还有空余。
士官老乡,经他一番捣鼓,还真的回了老部队,乘坐了另一趟车直达南京,作为一名兵器维修技师,开启他此后的军旅生涯,确实能折腾,到部队后不久改任了司务长,负责后勤,管理伙食,干得得心应手,直到退出现役。
每所学校都是一个叉路口,院校也一样,学员们怀揣档案,按去向到不同的部队报到,从此分道扬镳,书写什么样的故事,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做到什么样的贡献,是展翅高飞,还是低空盘旋,或者跌落尘埃,留待岁月评说。
漳洲部队考入的两个学员,都是江苏籍,他们两个没有按照学院分配,直接回老部队报到,而是带着档案和分配表,先回了趟老家,结果这一回,再没有到他们的老部队报到,而是到了我们的老部队报到,被接收从此在那里担任军官,一路成长。
这是我们没想到的,原来还可以这么操作,后来听说,这种现象不是个例,时有发生,深以为憾,档案就在自己身上,老部队找到曾经的连长指导员,他们现在都在旅部,帮助我们让老部队接收应该没问题。
忠于职守,努力成长,偏偏忽略了感情联系经营培养,院校期间,曾经多次给老指导员写信,汇报思想,倾吐疑惑,在他调任靶场任副团职政委后,地址改变,通信中断。
也只能怪那时通讯手段落后,军线不是我们能用的,单位的固定电话找不到,就无法联系,没有手机,只能靠写信,如果当时能联系上,说明情形,或许能得指点,顺利回老部队。
不是说哪个部队好,哪个部队差,或者真正的在乎是否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更多的是因为那份感情,情感羁绊,有时也是一份助力,更容易打开局面,投身飞速发展的军事变革。
日后说起,我们四人无不后悔,这都是后话,现实之中,列车飞奔,载着我们前往全新环境,有一份期待,有一份激动,更有一份执着,新的部队或许也能有新的作为。
当时的福建,群山环抱,武夷山脉横亘,铁路只有一条,深山穿行,伴涯钻洞,速度慢还时常要停车等待,相互让行,距离不远,时间却长。
此后漳洲服役,每年探亲休假,都要坐满十六小时以上,相比于此前服役的杭州,就读的桂林,路程不是最远,用时却最长,中途还要转车一次。
孤身一个,旅途寂寞,常准备一大袋零食,能一路吃到下车,年轻就是好,一点撑的感觉都没有,现在再无法做到。
作为沿海省份,而且有最早成立的厦门经济发展特区,可能是铁路交通最落后的一个,估计也是与内地其他省份经济互相促进,人员和物资交流的交通瓶颈,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彻底改变。
到即将转业时,十个小时就能到南昌,而且不用再转车,现在高铁已进福建,沿海铁路也已修通,再没有了这样的瓶颈,真正融入了沿海经济圈,成为经济发展龙头之一,也成为助推内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发动机之一。
记得当时的列车不能直达,要中途转车之后才能到达,我们四个选择了在鹰潭转车,候车期间,受到堂兄的盛情招待,大伯父的大儿子,二连驻训时曾经辗转去探望我。
再次见到,我已经不再是战士,而是一名即将到部队任职的军官,肩上挂得还是学员牌,部队报到之后,年底才会授少尉军衔,新的环境,这段时间又会被当作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