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扫平叛乱</p>
尉迟迥的余部中,势力最大的是檀让、席毗罗二人,各自都有数万甚至十余万的军队。</p>
来看看北周方面的行军统帅于仲文的表现。于仲文来到蓼地,以老弱病残去挑衅檀让,然后假装败退,檀让骄傲轻敌不设防,被于仲文一个回马枪杀得惨败,俘虏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p>
接着,于仲文进攻梁郡,守将刘子宽充城逃走;又进攻曹州,俘虏尉迟迥所委任的刺史李仲康。檀让率领残余部队屯守成武县,于仲文率军袭击,再一次打败檀让,攻克成武城。檀让一蹶不振,只能投靠席毗罗。</p>
席毗罗有兵十万,驻扎在沛县,准备进攻徐州,声势浩大。于仲文并没有正面进攻,他打算对席毗罗的家人下手。当时,席毗罗妻儿在金乡,于仲文派人假扮成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来金乡,传达蜀公尉迟迥的命令,并赏赐将士。”金乡人都很高兴。因为消息闭塞,加上保密工作,当地人都不知道尉迟迥死了。</p>
次日,于仲文挑选精兵,打着尉迟迥的旗号,兼程前往。徐善净望见,以为是檀让,出城迎接,于仲文乘机令人拿下徐善净,于是夺取了金乡城。</p>
众将领多劝于仲文屠杀该城兵民,于仲文说:“此城是席毗罗起兵的地方,我们应当宽待他们的妻儿,这样他部下的官兵就会自动归降。如果我们屠杀了他们的妻儿家属,他们就会彻底绝望。”大家都赞成于仲文的主张。</p>
后来,席毗罗依仗着优势兵力来进攻,于仲文设下埋伏,纵兵出击,席毗罗的军队惨败,部下争着投洙水而死,以至洙水被堵塞不流。更多的官兵因为自己的妻儿老小得到保全,便缴械投降。于是,席毗罗的十万大军不战自溃了。于仲文俘获了檀让,用槛车押送京城,杀了席毗罗,传首级到长安;同时,杨素也斩杀了宇文胄。</p>
在韦孝宽、于仲文、杨素等人的围剿之下,尉迟迥的余部全被荡平,河南大地重新回到了长安政府的怀抱。这消息传到江陵后,西梁皇帝萧岿长叹一口气,对柳庄说:“还好听了你的话追随杨坚,不然恐怕社稷不能保全了。”“是呀,陛下。咱们要想看到逆贼陈氏的灭亡,只能靠杨坚了。”柳庄说。</p>
自从南梁兄弟相残陈霸先夺取江山以来,西梁政权一直把南陈视为叛逆,只要能灭掉陈氏,他们寄人篱下、引狼入室也在所不惜。所谓“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正是如此,古今中外的通理。</p>
长安的杨坚并没有丝毫放松,最近一直是忧虑重重,废寝忘食。一方面,王谦、司马消难还没平定;另一方面,刘昉、郑译二人让自己不省心。</p>
一直以来。刘、郑二人仗着荐引杨坚有功而骄傲放纵,追求财物,不理政事。等到相继推辞出任监军以后,杨坚就开始厌恶他们了,恩惠礼遇逐渐淡薄。刘昉最不争气,自甘堕落,饮酒作乐根本不管军务。等高颎得胜归来后,杨坚就以他替代刘昉做了司马。</p>
至于郑译,杨坚还没有正当理由去罢黜他,在李德林建议下,杨坚暗中命令各级官吏的文书不要上报给他,故意架空让他知难而退。郑译虽然仍能出入丞相府,但已不能参预政事,很快郑译就知道了自己的处境。郑译惊恐地向杨坚顿首谢罪,请求解除长史职务。</p>
杨坚看郑译服软了,并没有对他落井下石,反正郑译已没有了权力,不如施以恩惠来安慰他,便说了一些“加油好好干”这种空话来口头奖励他。</p>
搞定了刘昉、郑译二人后,杨坚对朝中的高级官员来了一次大调整:任命汉王宇文赞为太师,申公李穆为太傅,宋王宇文实为大前疑,秦王宇文贽为大右弼,燕公于寔为大左辅,窦毅为大司马,齐公于智为大司空,小宗伯竟陵公杨雄为大宗伯。</p>
来看看这一次人事调整。宇文赞等三王,橡皮图章,日常拉拢和麻痹宗室,没有问题;李穆积极响应自己,奖励是必须的;于仲文在前线立了大功,对于家大肆加封也是理所当然;窦毅、杨雄,铁杆姻亲,加官进禄没问题。</p>
当然,最大的好处肯定是留给自己以及儿子了。</p>
580年九月二十八日,北周朝廷任命杨坚长子杨勇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统辖原北齐王朝所管辖的地区;三十日,北周朝廷又任命左丞相杨坚为大丞相,废除左右丞相。也就是说,地方上,杨勇直接成了原北齐王朝辖区一把手;中央,杨坚成了唯一大丞相,取消了名义上和自己抗衡的右丞相宇文赞的地位。</p>
可以说,杨坚的势力已经权倾天下。只要拿下司马消难和王谦,天下再没有人能阻挡杨坚称帝了。</p>
司马消难、王谦二人也是不争气。</p>
当王谊、崔彦穆、元景山、于顗四人统率大军奔赴郧州之际,司马消难没有做像样的抵抗,就直接弃城而逃,一边向南陈求救。逃跑路上,司马消难也交上了投名状:派将领段珣攻陷北顺州,刺史周法尚逃跑,司马消难俘获他的母亲和弟弟。</p>
南陈这边进展也挺好的。八月二十日,南陈智武将军鲁广达攻克北周郭默城;二十三日,通直散骑常侍淳于陵攻克北周柘州城。本来陈顼想大展身手,谁曾想遇到了司马消难这个猪队友?老子人都没来你就跑了?好歹撑住一两个月不行么?陈顼只好派遣樊毅去援救司马消难。</p>
樊毅没有见到司马消难,就被元景山阻挡了去路,元景山来势汹汹,樊毅只是劫掠一番就退兵了。元景山便联合北周南徐州刺史宇文弼追击樊毅,双方在漳口交战,一日内北周三战三捷。樊毅只得退保甑山镇,这样一来,原来司马消难所占据的地方,都被元景山重新夺回。</p>
当时,郧州巴蛮到处反叛,他们共同推举酋帅兰雒州为首领,响应司马消难,本来形势很好,没想到司马消难被吓破了胆南逃了,郧州巴蛮就成了孤军。王谊派遣贺若谊等众将分路讨伐,不到一个月巴蛮全部被平定。北周军一路高歌猛进,士气高昂。南陈前军都督陈慧纪、萧摩诃率军进攻广陵,被北周吴州总管于顗击退。陈慧纪是陈霸先的侄孙,参与过讨伐侯景、杜龛,也跟随过章昭达、吴明彻征战,算是皇族中优秀的人物。</p>
这样一来,北周就把战线直接推到了长江边,陈顼偷鸡不成蚀把米,再次感受了来自北方政权的强大压力。</p>
“陛下,我差点就见不到您了,陛下!”司马消难老泪纵横,在陈顼面前哭哭啼啼,试图掩盖自己不战而逃的劣迹。</p>
陈顼本来也是去捡便宜的,见到司马消难本人如此憔悴、低三下四,火气就消了大半,反而对他进行安抚。所幸,九月初五这天,任忠在历阳击败并俘虏了北周将领王延贵,这才算遏制住了北周的进攻势头。</p>
这一次出师不利,也让陈顼感受到了英雄迟暮,毕竟五十岁的人了,折腾了半辈子,他也知道自己折腾不起了,便全面龟缩防线,趁着自己还有口气,又转身进入后宫继续第二战场,继续他的造人事业。</p>
再来看看仅剩下的王谦。</p>
王谦虽然采取了高阿那肱的下策,被动防御,但也得到周边很多势力的支持,比如沙洲(甘肃陇南市文县)氐族首领杨永安。杨永安是仇池杨氏的后人,杨法琛之子,仇池杨氏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也算是称霸一方的诸侯,虽然巴掌大一个地方,但从来都保持独立自主,没给别人打过工。自从杨法琛跟着西魏、北周干后,仇池杨氏就湮灭无闻,失去独立地位了。杨永安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再次振兴家族,便选择和王谦一起搞事情。</p>
梁睿让达奚长儒进攻杨永安,自己则统率步、骑兵二十万讨伐王谦。二十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简直可以用排山倒海来形容。</p>
王谦分别命令众将占据战略要地,以抵御朝廷军队,梁睿率军奋勇出击,多次打败王谦军队,蜀地当地人很惊恐。那些对王谦阳奉阴违的贵族、官员们就开始公然唱反调,支持梁睿,其中就有利州总管豆卢勣。豆卢勣来自昌黎豆卢氏,是开国功臣豆卢宁的养子、侄子。</p>
“梁睿我打不过,难道还打不过你一个小小的豆卢勣?”王谦气冲冲。</p>
“总管万万不可,当务之急是防备梁睿,利州不过是癣疥之疾罢了。”高阿那肱说。</p>
王谦脾气上来了:“来呀,给我全力进攻利州。”</p>
“可是······”高阿那肱正要说什么,就被王谦叫停了。高阿那肱无奈摇摇头,只好听从王谦的命令,寄人篱下不得不如此。</p>
王谦派遣部将达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人率军十万攻打利州(广元市利州区),筑坝拦嘉陵江水以灌利州城。城中守军士卒不过两千,但豆卢勣继承了家族好战勇武的基因,率军日夜拒守,相持达四十天,还时常出奇兵袭击达奚綦等人的军队,并取得胜利。</p>
正当此时,梁睿率军赶到,达奚惎等人率军逃走。在梁睿、豆卢勣的内外夹攻下,王谦军大败。于是梁睿率军从剑阁入川,进逼成都。</p>
关键时刻,王谦又想起了高阿那肱,便虚心求教:“哎,高将军,我悔当初不听你的上策;后来,你劝阻我不要打利州,我不听劝阻果然失败。我现在想改过,还有机会么?”</p>
高阿那肱也并没有记恨,反而是积极部署:“总管,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主动进攻才有机会。这样,您让达奚綦、乙弗虔二位将军守城,您自己亲率精兵背城列阵,上下同心一战,胜负还未可知。”</p>
“好好好,就按照你说的办。”王谦叫来达奚綦二人,叮嘱好守城的事宜。</p>
王谦、高阿那肱二人带着五万军队,在城外列阵迎敌。高阿那肱的临危受命并没有拯救王谦,毕竟双方人数差距太大。双方激战一番下来,王谦战败,王谦、高阿那肱二人准备逃回成都再战,结果楼上的达奚綦二人却不开城门。</p>
“总管,大势已去,我们兄弟商量一番,想用你的人头换取富贵!”达奚惎朝下喊话道。</p>
“是呀,王总管,你就投降了吧。”乙弗虔笑着说。</p>
犹如晴天霹雳,王谦在城下大骂一通,立刻带领残兵逃往新都。王谦对着高阿那肱哭着说:“没想到到最后,你才是我最值得信赖的人。”高阿那肱了苦笑了下没说话。自己如果真的是忠臣,当初就不会卖主求荣出卖高纬了,他之所以没有出卖王谦,因为自己已卖主求荣过一次了,投降回去杨坚是不会放过自己的,支持王谦或许还有活路。</p>
不过,历史这个导演已经给了高阿那肱足够的戏份了,是时候杀青了。</p>
十月二十六日,王谦、高阿那肱到达新都县后,被县令王宝抓获送给了梁睿,梁睿将二人斩首。</p>
十一月二十二日,达奚长儒也击败杨永安,平定了沙洲。仇池杨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p>
针对达奚惎、乙弗虔二人的卖主求荣,杨坚并没有让他们活,而是下令斩杀。</p>
至此,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三人及其党羽全被平定,“三方之乱”宣告一段落,北周境内再也没有像样的势力能阻挡杨坚前进的步伐。杨坚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属于他的时代掀开帷幕。中华历史也即将迎来继秦汉帝国后的第二个帝国时代:隋唐帝国。</p>
前线的好消息传来的时候,杨坚也来不及高兴,因为他正沉浸在悲伤之中。二十五日,“北周五虎”最后一人韦孝宽病逝,享年七十二岁。</p>
韦孝宽的一生是精彩的,三十七岁的时候凭借玉璧之战熬死高欢,一战封神;此后镇守玉璧三十年,让北齐再不能西进一寸,期间最大的功绩就是反间计拿下北齐斛律光。本以为此生就要在玉璧沉沦下去,没想到在生命最后几年,韦孝宽凭借着活得久这一秘诀,坐看风云变化,熬死了打压自己的宇文邕,得到了重用,先后在淮南战场击败南陈、在河南大地平定尉迟迥,这两次战争让韦孝宽重获新生,点燃了沉浸三十几年的生命。</p>
同样是“北周五虎”,尉迟迥选择和杨坚对着干,成了“乱臣贼子”;韦孝宽选择了杨坚,就成为了忠臣。这是历史的玩笑,还是宿命的必然?不好说。</p>
可以说,没有韦孝宽的支持,杨坚要想摆平尉迟迥甚至称帝,几乎没有可能,正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走出悲伤后,当前最要紧的就是改朝换代了。</p>
2.改朝换代</p>
十二月十二日,宇文阐下诏令在西魏时改姓鲜卑姓氏的人,都应恢复原来的姓氏。这是杨坚大胜之后的第一个举措。面对究竟是“胡化”还是“汉化”,该如何处理民族问题,各个年代的帝王有各自的办法。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改革失败间接导致六镇起义,揭开了“后三国”乱世;后赵的石勒、石虎采取排汉,后赵政权昙花一现;冉闵为了夺权而人为扩大民族矛盾,盲目“杀胡”很快被围剿;前秦苻坚来了个民族大杂烩,最后消化不良帝国崩盘;宇文泰亲手缔造了胡汉一体的关陇集团,让西魏、北周逐渐走向强盛。</p>
显然,宇文泰才是杨坚的榜样。也可以说,杨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历史推进到现在,胡汉之间已经没有什么突出的矛盾的,大家都是一家人,荣辱与共,都是统一的集体。所以,不必刻意去包装,让汉人恢复汉姓,让鲜卑人恢复鲜卑姓,其他少数民族也恢复他们的本姓,各自和而不同,彼此和谐友爱。杨坚知道,他的目标是统一华夏、廓清宇内,他才是那个摘取胜利果实的男人,就没必要刻意强调或区别身份了,他现在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p>
历史选择了杨坚,而不是杨坚缔造了历史。没有杨坚,一定会有赵坚、李坚,统一大业,势不可挡。</p>
十二月十三日,宇文阐下诏,任命大丞相杨坚为相国,统辖百官总理国家政事;免去他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冢宰的称号;进爵位为王,以安陆等二十郡作为随王国;特许他在朝见天子时不称名、不用快步走、还可以戴剑和穿鞋,又赐他享有九锡仪礼,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乐舞八佾。</p>
封王赐地,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赐九锡······这些我们太熟悉了,王莽、曹丕、司马昭、尔朱荣、高洋、刘裕、陈霸先等等这些人都是这么干的,而他们有统一的名字“篡位权臣”。可谓,杨坚之心,路人皆知。</p>
杨坚只接受了随王爵位和十郡的封地,做做样子而已,因为他接下来用行动告诉了世人何为“又当又立”。</p>
581年二月初二,宇文阐“下令”让杨坚恢复“杨”姓。当初宇文泰不是搞改革,让鲜卑人姓汉姓、汉人姓鲜卑姓么?杨忠叫普六茹忠,杨坚叫普六茹坚。现在杨坚即将登顶,而且国内胡汉一体根深蒂固,前段时间也恢复了鲜卑人、汉人各自的姓氏,所以,杨坚也带头恢复本来姓氏,从官方宣告民族融合、改革的成功。</p>
二月初四,杨坚开始接受相国、统辖百官的职务和九锡礼仪,并建立随国台省、设置官吏。也就是,杨坚在自己的随王国里,开始独立办公了,自几一个人说了算。</p>
初六,宇文阐诏令进封随王妃独孤伽罗为随王后,随王世子杨勇为太子。</p>
这段时间,相府里是异常忙碌的,都在忙着杨坚登基称帝的事情。这里面学问可多了,必须要有人劝进、进献祥瑞、禅位诏书、登基大典、改元大赦、分封功臣等,每一件事也不能马虎,每一件事对杨坚及其新王朝来说都是大事。所有的这些事,总导演就是李德林、高熲、虞庆则、崔仲方等人。</p>
一切布置就绪后,第一个演员登场了,他就是宇文阐。</p>
初十,宇文阐表示要“主动禅位”,所以下诏到相国府说:</p>
“元气肇辟,树之以君,有命不恒,所辅惟德。天心人事,选贤与能,尽四海而乐推,非一人而独有。周德将尽,妖孽递生,骨肉多虞,藩维构衅,影响同恶,过半区宇,或小或大,图帝图王,则我祖宗之业,不绝如线。相国隋王,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况木行已谢,火运既兴,河洛出革命之符,星辰表代终之象。烟云改色,笙簧变音,狱讼咸归,讴歌尽至。且天地合德,日月贞明,故以称大为王,照临下土。朕虽寡昧,未达变通,幽显之情,皎然易识。今便祗顺天命,出逊别宫,禅位于随,一依唐虞、汉魏故事。”</p>
这禅位的诏书自然是大才子李德林执笔写的,宇文阐不过是走个形式,接下来就该相府团队成员表态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诏书,包括杨坚在内的相府成员无不“惊讶”。</p>
首先出场的是天文学家庾季才。于是,庾季神神秘秘地对杨坚描述了自己看到的天象,然后说:“随王应该顺应天命,在本月甲子日接受皇位。”</p>
“不可,我一直是大周的忠臣,你怎能说出这种话?你不必多言。”杨坚推辞。</p>
其次出场的是算命大师来和。来和再次说了杨坚的帝王之相:“随公,您头上有龙角,身上有龙鳞,手中有掌纹为‘王’,此乃人中龙凤,帝王之相。您若不称帝,那就违背了上天的旨意。”</p>
杨坚接着推辞:“即便如此,我杨坚才疏德薄,实在不堪天下的大任。”</p>
李穆、卢贲、于翼、梁睿、崔仲方、郭荣、窦荣定等人也坐不住了,纷纷登门劝进。杨坚继续推辞,但言辞和脸色缓和了许多,就差一个台阶了。三辞三让,这是程序,懂的都懂。</p>
随后,相府的工作人员赶紧去找宇文阐,表示他该出演最后一出戏了。宇文阐不过七岁呀,他能知道这些成年人的心思么?大人说什么,你就得听什么。</p>
十四日,赵煚捧着小皇帝的玉玺印绶,宇文椿带着小皇帝的册书,到相府把这些东西“强行”加塞给杨坚。</p>
宇文椿宣读了册书:</p>
“咨尔相国随王:粤若上古之初,爰启清浊,降符授圣,为天下君。事上帝而理兆人,和百灵而利万物,非以区宇之富,未以宸极为尊。大庭、轩辕以前,骊连、赫胥之日,咸以无为无欲,不将不迎。遐哉其详不可闻已,厥有载籍,遗文可观。圣莫逾于尧,美未过于舜。尧得太尉,已作运衡之篇,舜遇司空,便叙精华之竭。彼褰裳脱屣,贰宫设飨,百辟归禹,若帝之初。斯盖上则天时,不敢不授,下祗天命,不可不受。汤代于夏,武革于殷,干戈揖让,虽复异揆,应天顺人,其道靡异。自汉迄晋,有魏至周,天历逐狱讼之归,神鼎随讴歌之去。道高者称帝,录尽者不王,与夫文祖、神宗,无以别也。</p>
“周德将尽,祸难频兴,宗戚奸回,咸将窃发。顾瞻宫阙,将图宗社,藩维连率,逆乱相寻。摇荡三方,不合如砺,蛇行鸟攫,投足无所。王受天明命,叡德在躬,救颓运之艰,匡坠地之业,拯大川之溺,扑燎原之火,除群凶于城社,廓妖氛于远服,至德合于造化,神用洽于天壤。八极九野,万方四裔,圆首方足,罔不乐推。往岁长星夜扫,经天昼见,八风比夏后之作,五纬同汉帝之聚,除旧之征,昭然在上。近者赤雀降祉,玄龟效灵,钟石变音,蛟鱼出穴,布新之贶,焕焉在下。九区归往,百灵协赞,人神属望,我不独知。仰祗皇灵,俯顺人愿,今敬以帝位禅于尔躬。天祚告穷,天禄永终。於戏!王宜允执厥和,仪刑典训,升圆丘而敬苍昊,御皇极而抚黔黎,副率土之心,恢无疆之祚,可不盛欤!”</p>
简要分析下李德林写的这封册书。第一段意思,有德之人才能称帝,尧舜禹都是这样的有德之君。第二段,大周没有德行,导致天下动乱;幸好有随公这样的大英雄,拯救了黎民百姓,所以,我不配当皇帝,随公你才是真命天子。</p>
也就是说,我杨坚要抢你小皇帝的江山,还要把你搞臭,说你不行,就我能耐大。这就是历史上的“禅位”。其中只有丑恶、蛮横、残暴,没有任何温情、仁义、友善可言。</p>
人家小皇帝演戏都到这一步了,杨坚你还要怎么样?只能接受咯。</p>
于是,杨坚戴着远游冠,接受了册书、御玺,又改戴白纱帽,穿上黄袍;然后进入临光殿,再戴上冠冕,穿上衮服,按照皇帝每年正月初一朝见百官群臣的元会礼仪登基称帝,国号为“隋”。杨坚的团队认为“随”字显得比较随便,于是去掉走之底,就成了“隋”。杨坚也就是后世的“隋文帝”。杨坚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皇”。</p>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杨坚发动南征,一统江山,结束了四百年乱世。因此,有国外学者说,杨坚是什么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只能说,一派胡言。</p>
功业上来说。灭北齐的是宇文邕,和杨坚没有直接关系;篡夺北周政权,趁宇文赟英年早逝,才有机会,这没什么光彩可言;南下灭陈,大势所趋,也不值得炫耀。相比之下,西晋的司马家,三代人累积潜伏才篡夺魏朝,奋斗一二十年才灭掉蜀汉、东吴。杨坚的创业故事,一点也不励志,也不曲折,纯粹是运气好,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摘取了胜利果实。</p>
个人威望上来说。抛开那些神话故事和造神运动,杨坚就一普通官二代,是关陇集团众多官二代中的一员,他爹杨忠甚至还不是原始六柱国之一,不属于关陇集团中的顶级豪门。尉迟迥、韦孝宽、于翼、李穆、窦炽等人的威望、能力、战功等,都在杨坚之上。</p>
杨坚想要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比肩,还是有点差距的。后几位帝王的开创性和个人能力,远远在杨坚之上。</p>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从汉末以来,历经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后三国一共四百年(184年到589年)的动乱,这四百年是天灾人祸的历史,是胡汉斗争与融合的历史,是贵族唱主角的历史,是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是底层老百姓的血泪史,也是英雄辈出的历史。</p>
曹操胸怀天下、唯才是举,终究不能一统江山;司马家擅长权谋,一统江山,却因内斗引来游牧民族南下,统一不过是昙花一现;刘渊、石勒、苻坚、慕容垂、姚苌、赫连勃勃、刘裕等,一时人杰,气吞万里如虎,也不过龟缩一隅;拓跋鲜卑一统北方,建立了第一个超过百年的少数民族政权,也因为没有处理好民族融合问题,最终分崩离析;尔朱荣、贺拔岳、宇文泰、高欢、侯景、萧衍、陈霸先等等,叱咤一方,在政治、军事、民族等方面的发展和改革都做出过重要贡献······</p>
以上这些人,哪一个的能力和功业能比杨坚低?他们和杨坚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杨坚一统江山,缔造了强大的隋唐盛世,结束了四百年的动乱。然而,没有上面这些人的试错和努力,根本不会有杨坚的成功。但凡杨坚早点出生,说不定早就因为小事死在了石虎、冉闵、苻生、侯景的刀下,甚至是直接就死在饥荒、战乱之中,根本不会有史家知道这个人。</p>
然而,杨坚刚好活跃在了后三国的后期,历史选中了他。历史发展到这一阶段,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各方面都需要统一,如果没有杨坚,也会有关陇集团的其他二代成员来统一江山。</p>
那为什么是杨坚?都是关陇集团的成员,大家的出身、关系网、勤奋、努力、天赋、智商、情商都差不到哪儿去,那就只剩下一个解释:运气。狗屎运砸到了杨坚身上。可能很多人觉得这很荒谬,包括杨坚本人。</p>
杨坚肯定会跳出来骂我:大胆草民,朕顺天应人,朕帝王之相,朕艰苦创业,朕天选之人······</p>
可是,哪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面对公众演讲的时候,不会说自己不努力、不勤奋呢?他唯独不会承认自己运气好,唯独不会承认“幸存者偏差”,因为这样“不感人”“不励志”“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不努力不勤奋的在创业早期就淘汰了。努力勤奋这种事是自己可以掌控的,而机会、命运、运气这种事,只有上天知道。</p>
古代的主流价值观也差不多,无非就是道德修养高、敬天爱民之类。如果说杨坚就是因为宇文赟死得早、死的时候恰好在长安,而用阴谋诡计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篡夺的北周政权,这样的说法是肯定不会被主流价值观——史书记载认可。史书的记载只能而且必须是“帝王之相”“人格伟大”“艰苦创业”之类的空话。</p>
杨坚并非一开始就想当皇帝,并非从小就立志要篡夺宇文氏的江山,不过是随着局势的发展,他一步步走向了皇帝的位置。走向最高权力的过程中,就展现出了杨坚残暴、血腥、杀戮的一面,这个无可厚非。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p>
总之,我们不能贬低杨坚,但也不能夸大他的作用,一切英雄不过是时代的产物。</p>
接下来,是一系列繁琐的仪式,祭天、册封官员等。第一件事就是把在洛阳镇守的太子杨勇给召回长安,让元矩去接管。元矩是北魏宗室,他的女儿是杨勇的妃子。太子是国本,国家根本肯定是在长安才符合常理。</p>
大殿上,杨坚微笑着问:“我大隋新立,诸位,官制革新讨论得怎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