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炅饮了口热茶,复又言道。</p>
“而我则但守营垒,耗其生力。”</p>
“待其疲敝,则我大军逆击,必歼齐人于此巴州城下。”</p>
“彼时追亡逐北,则大别山之南尽入我手。”</p>
“如此则齐人江州之地,孤立绝援,届时,章公只需修书一封,不损一兵便可将之收入囊中。”</p>
章昭达听完周炅策略,不禁为之击节赞叹。</p>
“周公好谋算,与周公较,而昭达之谋,不足论也。”</p>
“此次北讨,昭达将用周公之策!”</p>
“若功成,昭达必表奏天子周公画策之功,不使明珠蒙尘也。”</p>
章昭达万没想到自己能从一个小小的(五品)刺史口中,听到如此精彩的军略,言语间他便将自己的姿态放得比先前更低了。</p>
沉默片刻,却忽听他言道。</p>
“若从周公之谋,昭达本先诱齐人夜袭,趁乱攻取巴州的谋划,却不宜再行。”</p>
“周公可否随我全军北渡,共困巴州?”</p>
周炅见自己的谋划得了青睐,章昭达又对自己如此礼遇,心中不由对其好感大生,便高声应道。</p>
“炅从章都督命!”</p>
却说武昌城中军议方毕,章、周二人便尽起城中士卒。</p>
城中只留了千余老弱守御,其余的五千兵卒则由二人率领,很快便渡过了长江。</p>
这些兵马与先前早在江北的三千兵卒一起,把巴州城围了水泄不通。</p>
城中齐将高珣见状,只能叹息不妙,三千对八千,他已然失了夜袭的胜算。</p>
如今,或许只能暂守城池等待援兵了。</p>
好在求援的骑卒,已然突出围去,想必不几日,便会有援兵来救了罢。</p>
天上的雪越下越大,不知为何,高珣的心中生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p>
—————</p>
十六日。</p>
逆流而上的华皎,在半途接到了章昭达要他进攻罗州的军令,忙遣麾下从军六千往围罗州。</p>
至于他自己,则乘轻舟快舰,往武昌而去。</p>
十七日。</p>
华皎终于抵达武昌,见到了此次北讨的主将章昭达。</p>
二人本就是曾经同在陈蒨帐下的老相识,幸得重逢,自有许多言语。</p>
华皎素无军略,唯长于吏事,经营之务,自不会于章昭达所定军略有所异议。</p>
他见巴州已有章、周二人坐镇,便自请领东路之兵攻取罗州。</p>
章昭达赞成其事。</p>
于是,在一夜宴饮之后,华皎复又行船东下,往回军中。</p>
十八日。</p>
华皎追上了自己的兵士。</p>
十九日。</p>
华皎后军至,七千陈军进围罗州。</p>
二十日。</p>
章昭达后军六千至,围巴州的陈军增至一万四千人。</p>
自此,西线奉命北讨的四万二千陈军。</p>
终于有超过一半被摆上了牌面。</p>
接下来,便要看齐人的应对了。</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