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医科院。</p>
女寝楼。</p>
大清早,水房长长的水槽前,挤满要洗漱的学生。</p>
朱琳洗漱罢回到寝室,看到刚起床的室友方招娣,“你昨晚上看什么呢?熬那么晚不睡。”</p>
这年头,招娣、来娣、引娣、盼娣...一类名字格外多。</p>
方招娣笑嘻嘻道,“刚发表的一篇小说,《棋王》。”</p>
“《棋王》?”朱琳有些好奇。</p>
方招娣从床上拿起本杂志,封面上“京城文艺”四个大字清清楚楚,“就是这个,我感觉比那篇《班主任》好看。”</p>
《班主任》是刘鑫武的作品,“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先于《伤痕》发表,名气、文学水平丝毫不亚于《伤痕》,结尾处更是重复了《狂人日记》里的呼吁:“救救孩子!”</p>
“写的是下乡插队那会儿,真怀念呐。”</p>
朱琳调侃,“怀念那你就回去。”</p>
“怀念归怀念,回去可不想回去。”方招娣说着眼神中不由得流露出几分憧憬,“我猜这位作者也是知青,文采斐然,真想和他认识认识。”</p>
“又犯花痴?”</p>
“什么花痴!我是钦佩人家的才华。”</p>
“快穿衣服吧,要上课了。”</p>
......</p>
周燕如今天刚踏进《京城文艺》编辑部,便从章德宁那得来一则好消息。</p>
“刚才发行所发来电报,说要加印第11期。”</p>
“加印?”</p>
“第11期《京城文艺》销量太好,库存都不够了,老李说,先加印10万份。”</p>
“是因为《棋王》吧。”</p>
“嗯。”章德宁笑着点了点头。</p>
周燕如脸上也浮现出一抹喜色,《棋王》果然没有辜负她这段时间的殷切期待。</p>
凭借多年编辑工作的经验,周燕如有种直觉,《棋王》应该不会比《伤痕》引起的反响差上多少。</p>
10万份。</p>
她觉得这个数字保守了。</p>
记得当初,《文汇报》可是将刊载有《伤痕》的报纸加印到了180万份!</p>
“让让、让让!”编辑刘钊拎着一麻袋的信件摔在地上,“现在的读者太热情了,一篇《棋王》,居然收到这么多的来信,累死我了。”</p>
章德宁喜形于色,“这才发出去多久?都没过一个礼拜。”</p>
一时间,大家欢欣雀跃。</p>
傅用霖忽推门进来,“最新消息,第11期...要加印50万份!”</p>
“50万?不是10万份么?”</p>
傅用霖将手中《光明X报》一扬,指着文学批评版块,“你们看。”</p>
《棋王:吃和下棋的故事》——汪曾棋。</p>
“汪老居然给《棋王》写评论文章了?!”章德宁又惊又喜。</p>
作为《京城文艺》的老前辈,大家听到汪曾棋的名字,便心生亲切与敬爱。</p>
“快让我看看写了什么。”编辑们争抢着看。</p>
[“这样的小说我写不出来...”]</p>
[“我很少写评论。我评论过的极少的作家都是我很熟的人...”]</p>
[“这种文学,不是一阵风能吹跑的......”]</p>
周燕如逐句看过,喜上眉梢。</p>
“棋王,要火了!”</p>
......</p>
魏染胡同。</p>
江弦清点了下自个儿的稿费清单。</p>
一万四千余字,稿酬按每千字6元标准给算的,一共84块。</p>
这货挂下二档。</p>
“应该够屯一百多斤冬储菜了。”</p>
......</p>
......</p>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