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聚也早知道劝不住了,举起茶杯说道:“得借将军五年高枕,八闽百姓万分感念,将军八闽驰名,他日得闲,要多回来小住。”</p>
“我们当大头兵的再是努力,也不如建阳先生天下闻名的出风头呀。”沈有容笑着转移话题,打开了自己带来的包袱,露出一部崭新的《农业、地理与钢铁》。</p>
“建阳让他舅子李国助讲这包裹走水路带来福州,就寄在海坛水寨上,据说这书早在江南流传开来了。”</p>
江南的书籍主要是沿长江往西贩卖,以及北上,福建有自己的运输产业,对于江南的书籍一向是出超多于输入,所以虽然福州离着浙江并不算远,但福州市面上到现在都还难得买到一部完整的《农业、地理与钢铁》。</p>
当然,不要小看福建印书作坊的盗版能力,油印的《农业、地理与钢铁》已经在建阳的书坊之中赶工了,再等上十几天估计就能充斥整个福建的书籍市场,还要返销回江南去。</p>
徐学聚拆开王文龙给他写的信,快速读了一遍,哈哈笑道:“建阳还真是古灵精怪,去一趟辽东找出红山玉不说,居然还研究起什么人类史来,早就听闻这书是新奇的,只是刚刚印刷,在报纸上只见得做广告,如今在福建想要搞到一套,没有个七八两银子拿不来,拿下了都还不知全不全版呢。”</p>
沈有容离开之后,徐学聚便点上一炉好香,让仆人不要打扰,在书房中仔细阅读《农业、地理与钢铁》。</p>
看着最前面关于西洋岛屿平铺直叙的讨论,徐学聚还在心中觉得王文龙这本书并没有像他之前的作品一样开篇就语出惊人,可当他读完第一段,后面转进历史学分析的内容,他顿时就被惊呆了。</p>
条分缕析的社会学分析滴水不漏,徐学聚的思想只能跟着王文龙的论述走。</p>
等看到“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时候徐学聚忍不住惊讶,“这论断也太独到了……”</p>
不过仔细回想整个推论的过程,徐学聚又不得不承认王文龙的论述并无问题,自己觉得突兀只是因为王文龙的思维太犀利,一针见血直刺要害。</p>
徐学聚继续看,断断续续,用了五天时间,看完了整部书,然后他便忍不住长吁短叹。</p>
怪不得这一部书能够在江南引起这么大反响,传入北方也得到许多大人物的推荐,连丁忧的李化龙都专门就此书写了奏报,这书的分析深度实在是太厉害了。</p>
徐学聚自己也是编书家,在福建巡抚这一任上他一直用着福建的官刻部门编书,已差不多将自己主编的史学著作《国朝典汇》刻完了。</p>
但是将自己的成就和王文龙一比,徐学聚瞬间就觉得高下立判,他只不过是整理了明朝的各种史籍书目,而王文龙直接在史论的高度点播出了人类史的发展路径,两者之间的档次差别几若云泥。</p>
这时下人来报福州《旬报》总编张燮求见,徐学聚点头让他进来。</p>
张燮一进书房就晃悠着手中一部《农业、地理与钢铁》,激动说道:“大抚,建阳此部新书非看不可,实在太为厉害了,无论是史料选取,还是议论水平,都是前所未见的作品,足可以名列诸子。”</p>
徐学聚笑着点点头:“只凭这一部《农业、地理与钢铁》,建阳便算得上是文豪了。”</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