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这个名字,也是魏广德在去年从孙夫子口中听到的,不过孙夫子却是对他大加斥责,认为他的学说是妖言惑众。</p>
不过,这不影响魏广德想起这么个人来,“知行合一”和“格物”,好像很有名。</p>
后来又从其他地方听说,当年宁王造反,貌似王阳明参与镇压叛乱,不过到现在,这人早已作古。</p>
人虽不在,但是他开创的心学却是继续在士人圈子中广为流传,并逐渐于盛行的程朱理学分庭抗礼。</p>
当然,因为心学粗创,在影响上远不及理学,也被理学一派所敌视。</p>
魏广德不仅转头看了眼大堂方向,虽然看不到大堂上的情况,但是魏广德心里却是想的,不会这位“无为而治”的知县是个心学门人吧,要不怎么会出这么一道题目。</p>
后面还有五经题一道,五道题自己任选,还有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p>
五经题,魏广德自然选择自己选修的《尚书》,自然也就选尚书题来答。</p>
来参加县试,四书五经自然都已经全部看过,至于记忆和理解,就看个人。</p>
魏广德当初选择五经,因为和四书不同,四书是要全部掌握,而五经只要学好一门即可,不过魏广德可不知道怎么选择,索性全部囫囵吞枣都看了一遍。</p>
儒家五经,在魏广德的理解来看,分别探讨的是人的情感性问题的《诗经》、社会性问题《礼记》、政治性问题《尚书》、历史记忆问题《春秋》、形而上问题《周易》。</p>
诗经和周易,还有春秋都被魏广德第一时间剔除出去,实在没法学了。</p>
剩下社会性问题的礼记和政治性问题的尚书被他反复看了几遍,最后选择了尚书。</p>
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魏广德总感觉不适应现在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来了一年多,但是始终还是感到一点不习惯,他还是想着他的电脑、手机、网络......</p>
而选择制尚书,自然就是魏广德希望能够借助多了几百年的见识,特别是信息大爆炸后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能够比这个时代的人想的更多,看得更远。</p>
想来,以此为依仗,作出的决定应该会超越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吧。</p>
别的不说,在魏广德心里早就打定主意,如果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是上天注定的事儿,那么自己肯定就是带有使命而来的。</p>
那自己的使命是什么,魏广德想了很久,当然不是让他来享受古代的荣华富贵,妻妾成群的。</p>
想想后世看吐了的辫子戏,魏广德觉得应该是让他来终结那段历史的,毕竟自己穿的这个年代真的有点不尴不尬。</p>
那个奴儿哈赤到底出没出生,不知道,貌似嘉靖朝里最后的崇祯皇帝应该很远。</p>
中间隔着几代皇帝,魏广德是真不知道,不过没关系,反正想办法把建州那边的猪尾巴都处理了,应该就不会有后世的悲剧发生,汉家江山也就不会亡于异族之手。</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