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远在冀州的秦昊虽身处困境但得知援军将至的消息后心中亦是涌起一股暖流。</p>
他知道现在的自己并非孤军奋战身后有着无数忠诚的将士和坚定的支持者。</p>
这份信念将支撑着他度过眼前的难关迎接未来的挑战。</p>
此时的张帝已经率领二十万大军将巨鹿城团团包围。</p>
他深知此战的重要性因此布下了天罗地网誓要将秦昊及其部下一网打尽。</p>
他命令朱元璋带着本部七万人马围住北城门洪秀全带着四凶和本部六万人马围住西城门方国珍带着张尤、张定边以及本部六万人马围住东城门而自己则亲自带领伍家父子、典韦以及九万人马围住南城门。</p>
此外他还让项扬带着龙且、钟离昧、季布、虞子期和霸王骑在外围切断秦昊军的粮道。</p>
得知大汉派援军来救援秦昊后张帝并未慌乱而是立即召集朱元璋、洪秀全、方国珍等将领来大帐商议对策。</p>
大帐之内烛火摇曳映照出张帝坚毅而深邃的面容。他目光如鹰隼般扫视过众将沉声道:“大汉援军已至诸位可有良策应对?”</p>
朱元璋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我军兵力虽众但分兵围城若敌军集中力量突破一处恐有变数。</p>
臣建议加强各门防守同时派遣精锐骑兵趁夜袭扰敌军援军迟滞其行军速度为我军争取更多时间。”他的建议既考虑到了眼前的困境又兼顾了长远的战略需求。</p>
洪秀全点头赞同补充道:“此外我部可制造声势佯攻西城门吸引敌军注意力。</p>
再由方将军趁机从东城门发动突袭或许能打破僵局。”他的建议充满了智谋与胆略试图通过声东击西的方式打破敌军的防线。</p>
方国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抱拳道:“末将领命定不负陛下厚望,誓要斩将夺旗为陛下建功立业!”他的声音铿锵有力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与对国家的忠诚。</p>
随着张帝的一声令下大帐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肃穆。</p>
众将领纷纷领命而去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决战。</p>
而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中谁将笑到最后谁又将黯然离场?</p>
一切都将在未来的战场上揭晓答案。</p>
张帝轻轻颔首,目光中闪烁着对众将智谋的赞许,然而眉宇间的一丝忧虑却未曾消散。</p>
“诸位之策,确是精妙绝伦,但秦昊此人,非池中之物,麾下精锐,勇猛无双。吾等须防其困兽犹斗,以奇兵制胜。”他的话语,沉稳而深邃,如同古钟回荡在大帐之内。</p>
徐达闻言,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抹决绝。</p>
“陛下,臣以为,可遣项扬将军之霸王铁骑,非但断其粮道,更应深入敌后,搅乱其军心,使敌自乱阵脚,陷入混沌。”他的建议,犹如一把利刃,直插敌军心脏。</p>
朱棣亦挺身而出,声音洪亮,如同雷鸣。</p>
“陛下,臣愿领精锐之师,化作机动之翼,无论何处告急,皆可瞬息而至,确保防线固若金汤,万无一失。”他的誓言,掷地有声,彰显着忠诚与决心。</p>
张帝闻言,心中豁然开朗,笑颜如花绽放。</p>
“善!诸卿皆乃朕之股肱,有卿等辅佐,何愁大事不成?即刻依计行事,誓让大汉援军有来路而无归途!”他的话语,充满了自信与霸气,仿佛已预见到胜利的曙光。</p>
随即,张帝挥毫泼墨,一道道军令如行云流水般洒落纸上。</p>
众将接令,神色坚毅,纷纷退出大帐,各领兵马,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决战。</p>
夜色如墨,冀州城外,两军对峙,战云密布,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p>
大汉援军士气高昂,却难掩张帝大军所带来的压迫感。</p>
而张帝一方,则是紧锣密鼓地部署战术,誓要在这场战役中,将胜利的果实紧紧攥在手中。</p>
与此同时,秦昊虽因伤未能亲征,但担任主将的白起却丝毫不敢懈怠。</p>
得知援军将至且张帝大军有所动作的消息后,他立即下令加固城防,并亲自上阵鼓舞士气。</p>
他誓要与援军内外夹击,共同破敌,以捍卫大汉的荣耀与尊严。</p>
一场关乎大汉帝国命运与荣耀的战役,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拉开序幕。</p>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英雄与枭雄的激烈碰撞,将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照耀着未来的征途。</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