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头?把头?”</p>
我扭过手电,一连喊了两声。</p>
“我....我年轻时见过类似的泥棺材。”</p>
把头突然开口说:“在邯郸,在永年聪明山,半山腰的一颗柿子树底下。”</p>
说着话,把头举起手电走向泥棺材。</p>
我快步跟了过去。</p>
泥棺表面不是普通黄泥,可能加了别的混合物,整体颜色黄中泛白。</p>
龟裂成这样了,还基本保持着完整,就静静的摆在那里,一摆两千年。</p>
我突然心里有种感觉,道县的鬼崽岭之谜,上万座遗存至今的鬼崽石雕,是不是在守着这具泥棺?</p>
泥棺体积很大,地上倒着两个陶俑,看衣服和神态是一男一女,个头很小。</p>
男陶俑脸上残留了一层白,嘴唇以前应该描过红漆,应为年代久远,导致陶俑嘴唇上的红漆颜色淡了很多。</p>
我把倒了的小泥人拿起来看了看,年代大概是战国晚期的。</p>
我见过很多这种陶人,看这类陪葬俑我自己总结出来一个窍门。陶俑年代越是早,做的越矮小,衣服袖子开的越宽,脚下穿着鞋。</p>
陶俑年代越晚的体型就越是瘦长。</p>
(唐代除外,陶俑脸很胖的基本都是唐代)。</p>
这种陪葬俑到了宋代,高度都过了成年人膝盖,而泥棺这两个,高度只有二十公分左右,说明年代远远早过宋代。</p>
我没怎么用力,就拿起来动了动,这泥人俑头就掉了,啪塔一声,掉在了地上。</p>
随手扔在旁边,我皱眉问:“把头,你刚才说,你以前见过这种泥棺?”</p>
把头眉头紧锁。</p>
他没说话,而是问小萱拿来了她的刀。</p>
特意选了处龟裂严重的位置,把头拿小萱的刀开始用力刮这里。</p>
一层层风干的黄泥往下掉。</p>
龟裂的泥土下,很快露出来个小洞。</p>
把头放下刀,举起手电往小洞里望了望。</p>
“没错,是这样.....云峰你看看。”把头说完让开了位置。</p>
我顺着小洞往里一看。</p>
这里头.....好像是红颜色的木头。</p>
战国的木头棺材?</p>
我看到这抹红后心理一惊,溶洞下湿度这么大,木质棺材历经千年都没烂,这很反常。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七道防盗金刚门的密封,加上这层黄泥的包裹,最大程度上隔绝了空气,这才能留下来。</p>
这时阿春抬头说:“王把头,那具棺材在墙洞里,咱们怎么上去?”</p>
把头说先看这个,那个等下在看。</p>
在把头的示意下,我和豆芽仔开始用铲子砸这些黄泥。</p>
别看干裂成这样,有的地方依然很结实,用了大力气,才把这些黄泥完全砸下来。</p>
土块儿一块块往下掉,里头藏的木棺露出来的面积越来越大。</p>
停手后,用手电一看。</p>
这是一具大红色,整体十分厚重的实木棺材,红棺表面有淡金色描绘,冷不丁一看,外观和马王堆墓出土的那具棺材有些相似,带有几分战国时期,楚国漆器的风格。</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