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御史中丞唐介则是认了死理。</P></p>
他深知外戚之害,必须要掐死在苗头,唐介再次上书,但依旧还是被赵祯留中不发。</P></p>
这时,唐介恰好遇到了首相陈执中。</P></p>
唐介质问陈执中,官家如此做将有可能引发外戚之乱,中书为何没有提出质疑。</P></p>
陈执中说了一句轻飘飘的话语。</P></p>
“补外不足争。”</P></p>
意思是张尧佐依旧是个地方官,此事根本无需争议。</P></p>
语气中,觉得唐介有小题大做之嫌。</P></p>
此话,将唐介彻底惹怒了。</P></p>
他回了一句:宣徽次二府,不计内外。</P></p>
然后,拂袖离去。</P></p>
宣徽院使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几乎算得上隐相。</P></p>
张尧佐虽只是顶了一个荣誉头衔,但一旦入汴京,那就有可能是实实在在的大肥差了。</P></p>
……</P></p>
御史台内。</P></p>
暴怒的唐介分别前往台院、殿院、察院。</P></p>
其高喊道:“请全台入政事堂!”</P></p>
听到此话,苏良不由得喃喃道:“此事要闹大了!”</P></p>
全台入政事堂,乃是台谏对中书宰执甚是不满,台长要求所有御史前往中书论辩。</P></p>
很快。</P></p>
殿中侍御史范镇,监察御史苏良,监察御史里行周元和吕诲,全都集结在了御史台门口。</P></p>
就连侍御史兼知杂事高若讷也来了,他也是反对擢升张尧佐的。</P></p>
“诸位,外戚当权,危及国本,中书失责,不敢谏君,我等台谏官理应与他们论辩一番,以正朝纲!”</P></p>
当即,台谏官们便朝着中书省走去。</P></p>
苏良一脸无奈,心中骂了陈执中数百遍。</P></p>
陈执中若说一句“中书正在商议中”而非“补外不足争”,唐介怎会如此恼火。</P></p>
片刻后。</P></p>
御史台官一行来到了政事堂大厅内。</P></p>
气势汹汹。</P></p>
陈执中、吴育、张方平三人纷纷站起身来。</P></p>
陈执中看向唐介,道:“唐子方,你领御史台全员来政事堂,是要作甚?”</P></p>
唐介直声道:“外戚张尧佐,有何功绩,竟然擢升至宣徽南院使,判河南府?中书若反对,可上书反对,而今拟定诏令,却又停诏不发,是何道理?”</P></p>
陈执中朝前走了两步。</P></p>
“唐子方,本相不是说过了吗?补外不足争,此举并无大问题,你莫在这里吹毛求疵,故显清高!”</P></p>
不久前。</P></p>
赵祯交待了陈执中数句,陈执中知晓赵祯心意后,自然底气甚足。</P></p>
这一次,即使引得整个御史台骂他,他也要为官家背锅。</P></p>
他的做官原则就是:在官家看得到的地方疯狂努力。</P></p>
如此才能保住首相之位。</P></p>
“张尧佐何德何能,有何贡献,可任宣徽南院使,判河南府?我等御史皆不服,请三位相公给一个交待!”</P></p>
“中书做事,岂能处处令你们御史台满意!”陈执中瞪眼说道。</P></p>
这时,张方平站了出来。</P></p>
“诸位,当下停诏未发,此事便是还未有定论,诸位莫急,你们的想法我们都清楚。但是你们也要考虑实际问题,官家自有官家的难处!”</P></p>
听到此话,唐介的心情平和了一些,道:“张相所言,才算得上是宰执之言。”</P></p>
陈执中听到此话,扭脸就坐回了自己的位置,显然是有了脾气,准备任由张方平与吴育和御史台交涉呢!</P></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