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潘利尔的村民路过书院旁,可清晰听见郑礼的声音教室中传扬。
有些闲暇的村民每日都会在这个时间点,依靠着书院院墙,也随学生们一起聆听典故。
在他们曾经的眼中,世界就是三猪镇附近的一亩三分地。
他们半生俯首于田地,当路过的吟游诗人为他们讲述外面的天地时。
在他们的眼中中,哪更像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我听闻,在称之为“汉”的庞大帝国崩塌后,曾有三个强大的国家,名为“汉”“吴”“魏”,从“汉”帝国的土地上崛起。”
““汉王国”是汉帝国皇室血裔创建,王者汇聚志同道合的好友,发下誓言,愿用一生重建汉帝国的荣光。”
郑礼捧着教案,屋外阳光正好,射出半抹斜阳映衬在身前,郑礼一边踱步,边为弟子们讲述典故。
““魏王国”实力最强,他占据汉帝国十分之八的土地,土地广袤,物产丰富,据说曾在与“吴”“汉”王国的战争中,号称征召八十万数量的士兵,乘坐战舰,意图南下征服其余两国。”
“八十万士兵!”有弟子惊呼。
他们的小脑瓜还有点接受不了这个数字。
要知道在平日里,他们见过最大的一场战役,还是不久前诺顿男爵与地精们的战争。
可潘利尔之战,哪怕算上地精的人数,这场战役也才堪堪有千人规模。
八十万数量的大军,那得是多少人啊。
弟子们根本想象不出80万具体的数量,只觉得很多。
有弟子在桌位上和别人激烈讨论。
说是80万人一人吐口唾沫,都能将潘利尔淹没。
也有人忧心忡忡,认为这么多人一天得吃多少粮食,怕是整个三猪镇地区都供应不上一天的消耗。
郑礼下压双手,示意弟子们安静,便继续为他们讲述:
“吴,汉王国获知情报,由吴王国的首席指挥官“周瑜”使用计谋,派出手下大将充当间谍,伪装成反叛加入魏王国的军团之中。”
“汉王国的首席内政官“诸葛.亮”,同时也是一名强大的法师。”
弟子们聚精会神聆听郑礼的讲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郑礼继续开口。
“却在名为“赤壁”的大江南岸,魏王国的战舰群落以铁链相连,数量能将水面铺满,连路过的巨龙都为之恐惧。”
“吴,汉两座王国岌岌可危,可“诸葛”首席内政官指挥士兵,搭建仪式场地,以强大的法力召唤狂风。”
郑礼以手做狂风状,吸引弟子们注意,继续开口:
“在狂风中,吴,汉两王国以火船,引火箭等点燃魏王国的战舰群落,在熊熊燃烧的烈焰之中,八十万人的军团在火海中被焚尽。”
将教案合拢,郑礼以吟唱调朗诵:“三王国就此陷入长久的僵持,但和平并未降临,战争如影随形。”
“王者的心中都深藏合并三国,重建新王朝的宏伟志愿。”
郑礼长叹:“统一的战争将会持续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无数农夫远离家乡加入永无止境的战争,丈夫失去子嗣,妻子失去丈夫。”
“农田被战马践踏,骸骨埋藏在每一个角落,繁华的村落倒塌,沦为一片废墟。”
郑礼口中的话,让弟子们恐惧。
他们不敢想象当自己置身在三王国的战争中,会不会还有年老归乡的哪一天。
“这场几代人的战争,会一直持续到新王朝的建立,才会停止。”
郑礼说完,拿起石墨削制的粉笔,回身在白板上书写几段文字。
“吴王国居于南方,水网密布,山林广袤,占据地利,进可东出王国发动战役,退可据国土阻碍入侵。”
“魏王国盘踞北方,兵员众多,物产丰富,占据天时,即使损失八十万战士,魏王国也能重新征召数额巨大的军团,意图重新征服世界。”
“那么,我的弟子。”
郑礼环视四周,提出疑问:“你们觉得,汉王国能在三国僵持的大环境中,身处两国包夹位这一不利位置,而不被其余两国毁灭的原因,会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诸葛大法师!”
台下有弟子起哄。
“唔,也能这样算,但这不是主要原因。”郑礼颔首,眼见杰特举手,便开口:“杰特,由你来回答。”
“我认为是“仁德”。”杰特起身回答。
作为郑礼最初,也是最聪慧的弟子,他知道自己老师的理想,也明白老师为他们授课的深意。
那就是让他们明白何为仁德。
吴王国有地利,魏王国拥有庞大领土,那么汉王国会拥有何等特质,才能让其在纷乱的几十年战争中坚持下来。
杰特回忆起曾经郑礼为他讲述的故事。
哪一名名英雄,为了终结纷乱的世道,哪怕渺小如尘烟,也怒吼着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为了“仁德”,为了守护,也为了曾经平淡的生活。
奋己力,召万兵,匡扶世道。
驱逐来袭的蛮族,终结乱世,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仁德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