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经到来五月底,方明华已经完成在西京学院两堂讲课,今天是在学院第三讲。</p>
西京文学院的地址在北院门大皮院内,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回民街附近。</p>
清朝光绪年间的西安府地图中,大皮院东口路北有两广会馆,当时里面崇祀关帝和文昌。</p>
解放后,两广会馆所在地改造为团结小学,现在的团结小学虽然也没有了学生,但是“莲湖团结小学”的门楼依然在此地矗立着。</p>
而文学院的校址就设在这里。</p>
今天讲的是诗歌写作技巧。</p>
“同学们,现代诗歌写作技巧之一:合理运用脱节和空行这两种技巧。我举个例子:美国诗人庞德的《地铁车站》一诗就很好运用这种手法。</p>
方明华站在讲台上,在黑板上写下一首诗:</p>
“人群中幽然浮现的张张面孔</p>
湿漉漉,黑黝黝树枝上的片片花瓣”。</p>
“请大家看看这句。”方明华又转过身看着教室里的学员,拿着教鞭指着黑板。</p>
“在两个孤立的意象中,诗人抽掉了联想,造成了二者事实上的脱节,而正是这种脱节,释放了欣赏者的想象力,使他们拥有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p>
台下的学员们边听边认真做着笔记,教室里很安静。</p>
就在这时候,一个人匆匆跑了过来,站在教室门口冲着方明华喊了声:“明华哥,你的信,来自美国的!</p>
是张宝福。</p>
学员们的注意力迅速被他吸引,目光纷纷看着他。</p>
方明华心里隐隐有些不快。</p>
正上课呢,你突然跑来说这事干啥?</p>
但看到张宝福气喘吁吁的样子,人家专门从杂志社跑来送信,自己应该感谢才对。”</p>
“谢谢,你先放到窗台上。”方明华回了句,又看着讲台下的学员:“好了,大家继续认真听课。”</p>
“前面我举例说明“脱节”这种诗歌写作技巧,下面我举例说明“空行。”</p>
“空行,空行一般多用于微诗,用在前的,常是一些启示性的语句,譬如这首.”</p>
方明华转过身在黑板上”刷刷“写下一行字,转过身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继续说道:</p>
“一位严厉的法官</p>
在冰冷的诉讼之中</p>
他脸上绽出春天”。</p>
“在这里“一位严厉的法官”和“在冰冷的诉讼之中/他脸上绽出春天”之间就出现了空行,因为是微型诗,这三行是连贯的,但读者不难把它分成两节来读;用在后的,常是一些总结性的语句”</p>
整整一个半小时,方明华完成了今天的授课。</p>
“起立!”</p>
“老师再见!”临时选出的班长带领大家喊道。</p>
“同学们再见!”方明华认真回了礼。</p>
下课了,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班上的同学三三两两说说笑笑。</p>
方明华这才出教室取窗台上那封信。</p>
“方老师,是从美国朋友来的吗?”一个姑娘问道,刘梅梅。</p>
刘梅梅在班上年龄是最小的,性格活泼开朗,深受大家喜欢。</p>
方明华看了看信封寄信地址,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又打开信签抽出信纸。</p>
是一封邀请函。</p>
很贴心,竟然是中英文对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