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经过此事魏国上层也逐渐意识到了兵力多的重要性,但河西之战五万武卒大胜五十万秦军的战绩实在太深入人心了。
于是魏国成为了七雄之中,最为尴尬的一个。
最先完成变法的它,有着最多也是最为深刻的经验,尤其是变法之一——魏武卒曾经的无限荣光,至今闪耀在魏人的心头脑海。在这样的情况下,精兵与暴兵之间的矛盾,在魏国几乎无法调和。
若是国力强盛之时,大不了双线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能硬——既有攻坚的核心魏武卒,又有平推的足够兵力。可随着河西、河东、河内三郡的一再丢失,魏国根本无力再维持两手抓的消耗。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情况。
精锐的魏武卒,一直维持着数千的数量,比之秦军的锐士要多上不少,但精锐程度却有所降低,不足以在某个节点进行完全的压制与图片;但数千的数量,又不足以像往常一样在一场十数万兵力的大战之中决定战局的走势。
尖刀吧不够锋利,重锤吧不够力度,是进难攻、退无守。
怎么说呢?就很尴尬。
但这并无太多作用的数千武卒,却又分走了魏国本就不算太多的军事预算,这也就导致魏国发展不起更多的兵力,甚至跟一直是七国垫底存在的韩之国的兵力差不多,而且就连那仅有的十数万兵力的训练也是不足的。
于是,魏军在战场上有如此脱节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惜的是,魏国的上层是永远意识不到这点的,在他们的眼中,魏军是既有突进的尖刀,又有厚实的兵力,不说重回巅峰,但也绝对是不弱的了。若是打得不好,一定是主将的问题,绝不可能是曾经称霸过的体制机制不适应了。
不过战场从来不会惯着任何人,它从来是一面诚实的镜子,是骡子是马在上头走上一遭,也就全给照出来了。
但问题在于,将领能不能看懂,即便看懂了,又能不能将这样的问题反馈到高层,高层又会不会采纳。
当然,这些事情与廉颇毫无关系!
看着前方缓慢的推进,再看看几乎断档的前后衔接,廉颇立即就发现了魏军之中战力悬殊的问题。
跟司马错的处境一样,廉颇面对迟迟打不开的局面,虽然也是心急不已,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用命去堆!
如今的战场,已然没有了任何的计谋可言,拼的就是实力,就是谁能坚持到最后一刻。
「中军三万步卒正面压上,两万卒分左右两路袭扰秦军侧后!」廉颇缓缓下令道。
「是!」一旁的传令兵立即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