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的亮了。
还没有到开门的时间,但永定门下已站满了等待进城的百姓,这时,一阵马蹄声传来,百姓们惊疑地望去。
一队骑兵在晨曦中驰来。
马队近了,是军使,只见他们一个个硝烟黑面,战甲破损,显然是从战场而来。
军使飞奔至永定门下,大喊:“八百里加急,开门!”
两旁的百姓无不露出惊愕的神情。
“咔咔”的,巨大的城门慢慢开了。
“宁远大捷!阵斩十万!”
军使猛抽一鞭,马队飞驰进了北京城,向皇城方向急奔而去。
“轰”
城门口立时炸了锅了,永定门守将一边扣着袍子上的纽扣,一边喃喃地说道:“打胜了.....打胜了.....”
........
乾清宫。
戴权和几个小黄门紧护着内阁次辅张尚文快步向上书房走去。
张尚文一面健步如飞,一面问戴权:“到底怎么回事?”
戴权:“军使到午门后,龙首宫总管太监夏守忠正巧在,说亲自引领军使进宫,没想到是引往了龙首宫。”
张尚文一惊,连忙问道:“确定是捷报?!”
“宁远大捷!阵斩十万!”
张尚文笑了:“十万有些夸张了,不过只要他李承阳拿下了宁远城,就是朝廷的功臣。”
戴权:“陛下正在召见被拦在正阳门外的几名军使。”
张尚文猛颤了一下,一国之君竟只能召见几名护送军使的军卒,大步向上书房走去,正好和几名战甲破损,脸上带着长途跋涉后憔悴的军卒擦肩而过,他回头看了一眼,这时,一个小黄门走了过来,“次辅,陛下请您进去。”
“臣参见陛下!”
他转身走进上书房,躬身施礼。
“免礼,赐座!”
“谢陛下。”
张尚文坐了下来,“宁远.....”
“打胜了!朕没有看错人,李承阳成功的拿下了宁远城。”
建武帝端起御案上的茶碗喝了一口,放下,接着说道:“具体的还要等军报,朕请次辅来是商量封赏一事。”
“.....”
“那几名军卒说了,贾琥在首山成功拦截了五万鞑子援军,这才有了宁远大捷。”
建武帝轻轻叹了口气道:“一天一夜,最后官军在死人堆里找出了七十一名伤兵,三千人呐!”
张尚文吓了一大跳,当初制定作战计划,是有考虑锦州的鞑子来援,所以才会命贾琥率三千兵马拦截牵制,但那是两万。
“所以,在李承阳的请功表上,贾琥为首功,攻破宁远城的辽东军为次功。”
“这.....”
建武帝轻轻叹了口气,“这一战,贾琥得罪了辽东军诸将,他不能在待在辽东了。”
张尚文点点头,这是一种喧宾夺主的必然结果,皇帝需要辽东军的支持,所以贾琥必须离开那里。
“贾琥身受重伤,需要进行修养,朕打算调他去扬州练兵。”
说到这里,建武帝犹豫了一下,接着道:“朕怀疑太上皇就是冲着贾琥而去。”
张尚文这才微微一惊,身子向前略倾了倾,这才说道:“陛下的意思,太上皇想笼络贾琥?”
“不错。”
张尚文一凛,不在说话。
上书房内一片沉寂。
午门当值大太监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却不敢走进殿门。
戴权迎了上去。
那大太监:“宁远捷报。”接着递上那份军报。
看着这份已经开了封口的军报,戴权回头望了望上书房,有些为难了。
“什么事?”上书房内传来了建武帝的声音。
戴权立刻接言:“回陛下,宁远捷报。”
建武帝的声音:“拿进来吧。”
“是。”戴权接过军报飞快地走了进去。
..........
贾府的老祖宗,贾赦、贾政之母贾史氏病了。
不过她不是因为感恙而病倒,而是因为一封信。
症结就出在小女儿贾敏的事情上,扬州来了急信,她最疼爱的小女儿病情加重,恐撑不过年底,这让本就郁闷于心中的贾母直接病倒了。
以王夫人为首,贾家的女眷都来请安了,满满地站了一屋子人。
病房内,贾母躺在床榻上,脸色惨白,没有一丝血色,也没了往日的精气神,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坐在床边,端着碗,正小心地伺候贾母吃早饭,碗中是用由江南漕运送到北京的江米熬成的细粥,贾母却无心吃饭,摇了摇头,“扶我起来,扶我起来!”
王熙凤无奈,扶着她靠在床头。
贾琏急匆匆走了进来,对贾母说道:“老祖宗大喜!”
贾母马上明白了,睁着那两只枯瘦的大眼,望着贾琏,“可是辽东来了消息?”
“老祖宗,宁远大捷了.....”
就在这时,宁荣街上响起了震天的鞭炮声!
宁国府的管事和下人们都吓懵了,贾蓉送贾珍的灵柩去铁槛寺,府里还在孝中,谁这么大胆?!
赖升家的从里院走了出来:“怎么回事!谁放鞭炮?!”
一语未了,仪门外的管事急忙跑进来了:“有圣旨!快开中门!开中门!”
赖升匆匆走了过来,跟着喊道:“快开中门!开中门!”又对赖升家说道:“快去请大奶奶迎旨!”
“大奶奶去给老太太请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