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诱敌而击</p>
陈青兕听到李绩的话,便知道李绩对于吐蕃的情况并非完全不知。</p>
毕竟周边突然崛起一个能够出动十二万大军的势力,身为军方第一人,怎么可能得不到消息?</p>
只是吐蕃为了麻痹大唐,又是送礼又是进贡,效仿新罗捧着大唐的臭脚又啃又舔的。</p>
长期处于顶峰的李绩已经心有懈怠,见吐蕃如此谦卑,也就没有放在心上。</p>
直到此刻李绩方才醒悟过来。</p>
原因无他。</p>
李绩对于吐蕃的了解太少。</p>
他一直以为吐蕃跟突厥、羌人、薛延陀之流并无两样,都是游牧蛮夷。</p>
李绩长期与游牧蛮夷打交道,深知他们弱点。</p>
吐蕃这区区十万兵马有何可虑?</p>
毕竟昔年薛延陀也是手握雄兵二十万,还不是让他轻易给灭了。</p>
却不知吐蕃尽管是以游牧为主的国家,却与寻常的游牧民族不一样。</p>
李绩目光看着手中的奏章,看着陈青兕对于游牧民族的分析,一张老脸皆是羞色,道:“老夫征战一生,所书心得,不及陈先生短短百字。更想不到,吐蕃竟然能够克服自身不足……”</p>
李治脑中浮现《论敌》中,关于李绩所说的内容:</p>
游牧民族有三大劣性:其一、缺乏自我生产力,民生极度依赖掠夺收益,无法内部自产。</p>
二、生存环境的极度单一性,导致抗灾能力极差;</p>
三、环境恶劣,随草而居,生活方式,具有不团结因素。</p>
只是简单的三点,将游牧民族的特点,表露无疑。</p>
因为无法自产,无法囤积财富,缺少崛起壮大的本根,无法凝聚核心力量。抗灾能力差,一场天灾,便能摧毁一个鼎盛部落,东突厥便是如此。内部极不团结,给了他们分化拉拢的机会,不管是东突厥还是薛延陀,唐军都是用几乎同样的方法,内部瓦解了他们。</p>
因有诸多劣势,唐军自身又极其强悍,对上游牧民族几乎是碾压之局,哪怕敌人多上十倍二十倍,唐军都不带怂的。</p>
而吐蕃呢?</p>
他们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习性,但因气温转暖,吐蕃发源地山南雅砻河谷出现了适宜耕种的田地。</p>
第一块青稞田,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出现在了高原之上。</p>
他们吸纳了东西方的技术,烧木为炭,炼矿石而为金、铜、铁;钻木为孔,制做犁及牛轭;开垦土地,引溪水灌溉;犁地藕耕,垦草原平滩而为田亩,在不能渡过的河上建造桥梁,形成了农牧兼营,互为表里的状态。</p>
已经不能将现在的吐蕃视为游牧民族了,用对待游牧民族的方法对付吐蕃,会吃大亏。</p>
陈青兕分别向李治、李绩作揖,方才道:“陛下,据臣了解,高原上有丰富的矿场,吐蕃从西方学会了冶炼技术,训练出了一种具装骑兵,就是那种周体皆为铁甲,唯开两眼,劲弓利刃不能杀伤。他们能够锻造出如此铁甲,想来也能制作精良的战甲。固然比不上我大唐的工艺,却也不会逊色太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