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目的地是奥地利的小镇哈尔斯塔特,距离德国国王湖,有210余公里。行程不短,马速再没有在途中停留。
傍晚时分,穿过一个隧道,马速来到一湖边,导航显示,号称是世界最美的小镇哈尔斯塔特已在眼前。
马速之前在推敲行程时,就从资料中了解到,这座在险峻的斜坡和宝石般翡翠的湖泊间伫立的湖畔小镇,是奥地利最古老的小镇之一,位于哈尔斯塔特湖畔,目前仅有923名居民。
周边海拔3000多米左右的山峰、环绕着一汪清澈透底的湖泊、一排临湖而建的木屋、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座尖塔教堂高耸,成为小镇的视觉中心点。
夕阳映射,层次丰富的小镇,湖光山色,颇有一点童话般的清幽。
马速拿出了纯机械相机,虽然这个时代没有防抖装置,但他也没用三脚架,远超凡人的体格,稳稳地端平相机,“咔咔咔”几声脆响,记录下这些风景。
将车停放在停车场,信步迈入小镇里。
狭窄的街道两侧,几乎都是木质构造的小屋。
与中国江南民居有点相似,但墙壁、窗户、阳台等,都大量采用木头做为材料。虽没有江南水乡的建筑那么精致,但这种阿尔卑斯木头房屋,粗犷中,也带有一丝自然和谐韵味。
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居民,为了不同于别家,每家每户会在屋形、色彩上来表达自己的品位和风格。
由于大多临湖而居,冬季又非常寒冷,每户人家在临岸的水中,用木桩支撑起来,构建出一间间船屋,专门停靠自家小船或游艇。这也算是德国、奥地利以及瑞士这一带滨湖建筑的特色。
游荡在小镇唯一条街道上,马速发现许多人家的木门都打开着,展示并出售他们自制的各种手工艺品,如麻线编的装饰品、民族娃娃、各种陶制品……。
当然,最多也是当地最有特色的,要数各种木雕工艺品了,有可爱的动物卡通造型,也有现代感十足的生活物品,还有名人的雕像等。
马速挑选了几个木雕作品,准备拿回去作为礼物。
随后,马速继续游览起来。小镇不大,狭长的街道上,还时不时看到各种各样的木头路标。
在一个路口,一块木牌上刻有三个箭头,上面写着路的名称;一家旅馆在附近的墙上挂着一个男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木牌作为路标;一家饭店索性在外墙装饰着木头做的鱼头,告诉游人千万别错过美味;而学校、公司等也都有各种木头标牌。
让游客无需指引,便可以轻松游览。
小镇居民的生活,完全离不开木头。这里冬季取暖,大多依靠柴火,每家每户门口,都堆着劈好的木条。码头、车站也都用木头建造,教堂虽是石质建筑,但也选用了木雕装饰。
为了发展木制品,这个小镇还设立了木工学校。
“这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生活方式。”
马速游览一阵之后,也有些感叹。
这个小镇在群山之中,依托湖泊作为水道,将山上的木材运回。所以,小镇的一切建设和生活制品,大多以木质为主。
国内这些年,开启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建设。让中国基建狂魔享誉世界。这本是一个人类的奇迹,可10多年后,各个城市都将成为千城一面的钢筋混凝土森林。
这个时候,有志之士才发现,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建筑元素,好像就这么不小心,丢失在某些角落。
于是,各地又开始重视文化复兴,大量建造各种古镇、古街、文化产业园等。
可一哄而上的结果,就是全国各地突然冒出来大量的新建、粗制滥造的古街、古镇。人们若多游览几个古镇后,就会发现,这些新造的古镇因规划、设计不用心,建造时用料不够地道、精细,同样没有多少特色。
3年前,马速在黔省前世老家建造的度假村,就提前考虑到了这一点。
设计上不仅严格承袭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宋营造法式,建设中,也是花大价钱请传统手艺人人工雕琢,并利用斗拱等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且在用材上,至少表层上是全木质雕饰。
当时,马速就是想提前给建筑行业,塑造一个样板,隐喻地告诉人们,要么别建,要么就要从设计到建造,都要地道、纯粹。
可以创新,但要吃透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
事实也是如此,黔省赤水河畔的度假村建造好后,不仅让来此游览的人们极为赞叹,还吸引了不少大学、建筑设计机构等行家们,纷纷前来观摩学习。为此,有大学还邀请马速去给他们开办古建筑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