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清楚了这一切,丹皮尔就不忌惮徐盈和杨景林的威逼了,他笑而不语,只把目光投向同为副厅长的祝年,等着祝年替他解围。
果然,看到外宾被徐盈逼得不吭声了,祝年轻咳一声,转头对徐盈说道:
“徐厅长,梁处长,还有杨总工,你们刚才讨论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折衷一下?在搞工业这方面,美国专家的经验肯定是比我们更丰富一些的。
“丹皮尔先生也没有说不对我们的工人进行培训,你们双方的分歧,可能还是在培训方式以及所需要的时间上,这个问题也算不上是原则问题吧?你们说是不是。”
知道祝年是在打圆场,徐盈当然不好直接呛声。毕竟,中国人之间如果吵起来,就让外宾看了笑话了,这也算是丢脸了吧?
她压低声音,对祝年说道:“祝厅长,这件事对于我们化工厅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说是原则问题也不为过。我们引进奥丁工厂,主要还是想向奥丁工厂学习他们的先进生产技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
“如果涉及到高端制造的部分,比如数控加工的部分,还有不锈钢的氩弧焊工艺,以及精密铸造的技术,都由奥丁工厂派来的工人承担了,那么我们和过去就没什么区别了。”
“丹皮尔先生也没这么说吧?”祝年说,“他只是说,学习这些技术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对工业不太了解,但我觉得,涉及到这种高端制造的任务,肯定还是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工人技术不过关,强行让他们上岗,是不是也不太负责任?”
徐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严格地说,丹皮尔的意见也没啥明显的硬伤。人家没有说中方的工人不能上岗,只是说需要经过培训,合格之后才能操作,这个道理说到哪去都是说得通的,徐盈自己也不敢说培训是不必要的。
问题在于,如果不规定培训的进度以及中国工人上岗的时间节点,奥丁工厂方面就可以无限期地拖延,在这个期间,茂化机就沦为给奥丁工厂打下手的企业。
徐盈对于利润分配并不是特别在意,事实上,这个年代的国企并不存在攫取超额利润的意识,利润都是照着工时标准计算的,而不是说能多赚一点就多赚一点。
徐盈在意的,是茂化机通过这次合资,全面提高技术水平,从而能够承担更高端的化工设备制造业务,这是一种工业主管部门官员的本能执念。
如果没有听到丹皮尔在茂化机说的那些话,徐盈不会想到要在合同里如此较真。双方此前谈得很愉快,徐盈相信合资之后奥丁工厂作为拥有49%股份的大股东,在帮助培训中国工人这一点上是会很积极的。
但丹皮尔的表现让她感觉到了一些危险。没错,美国有瓦兰斯这样的敦厚大叔,也有丹皮尔这样的无良混混,涉及到中方利益的事情,如果不在合同里明确规定,万一未来对方耍点花招,自己就被动了。
现在看来,自己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这不,合同还没签,丹皮尔就已经在耍心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