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维桢手中的奏折被宦官呈到御前,宣武帝看完,连连称妙,下旨让各部学习此法,特别是户部,更要缓缓厘清陈年旧账,以便稽查。
这无形给户部增加了不少工作难度。
但户部尚书李元义还是高高兴兴地应了下来,因为宣武帝夸他御下有方,他也跟着沾了一部分的功劳。
因此在下衙之后,他难得和颜悦色地找崔维桢说话:“崔侍郎,日后肯定有不少人来户部取经,本官对这新法还一知半解,不如咱们下衙后一起去醉红楼仔细聊一聊?”
醉红楼是康平坊最有名的温柔乡,若是蓁儿得知他去了风月场所,岂不是又被气得来一次“微服私访”?
崔维桢心中嘀咕,但脸上却未曾露出分毫,只是与李元义说道:“李尚书所言甚是,只是日后各部前来取经,您一个人怕是分身乏术,下官有一建议,不如召集户部所属的官吏前来旁听,下官和廖主事都可以给大家做培训。”
李元义的眼神有些微妙:“崔侍郎的意思是,你愿意与所有人共享此法?”
在李元义看来,这个记账方法实在精妙,若是精通此法,不失为一个晋升之道,就算是各部派人前来取经,也不过是个别人来而已,逐一指导并不妨碍,但是万万没想到,崔侍郎的意思是要广而告之的。
普天之下,怕是没有这般大公无私的人吧?
若是没有叶蓁蓁的影响,崔维桢大概会是和李元义同样的思维模式,但他知道在蓁儿的世界,所有的知识都是公开共享的,几乎没有了敝帚自珍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人才辈出,繁荣强大。
现状他无力改变现状,但新的记账方法若能推广,对各方面都有好处,他希望身边人都能学会,扩大影响,慢慢地从朝堂辐射到民间,也算是一种成功了。
对上李元义,他又是另一种说法:“此乃我户部新法,户部的官吏岂能不会?日后厘清户部的陈年旧账,只凭个别人是无法胜任的,只有人人都识得此法,日后李尚书您抽调人手负责此事,才能便宜。”
一句句都是从李元义切身利益出发,听得他心花怒放,不由拍着崔维桢的肩膀笑道:“好!崔侍郎大公无私,高风亮节,实乃我辈风范。此前是我听信谗言,对你多有偏见,还请崔侍郎见谅。”
至于是听信的是谁的谗言?只看旁边脸色难看的李侍郎就知道了。
崔维桢微微一笑:“日久见人心,李尚书明察秋毫,定然不会被奸佞之辈所蒙骗。”
李元义觉得有趣,崔维桢乃御前宠臣,进入户部后更是节节高升,从未向李侍郎一般在他面前逢迎,平日就算是有公务接触,大多是公事公办,从未说过什么讨好的话。
因此他觉得此子清高自负,目下无尘,对他的态度一直不好。但是今日他才发现,崔侍郎自傲是真,但公心也是真,对方若是愿意多说一句好话,那是能说到人家心坎里去的。
难怪呢,要不然怎么成了御前红人,还与诸位朝臣关系匪浅?若他真是倨傲自负的性子,怕是个孤立无援的境地吧。
李元义心中器重了几分,也愿意投桃报李:“听你说廖主事也对此法颇为熟悉?既然如此,日后待培训有成,就让他负责挑选人手厘清旧账吧,你从旁统筹,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