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这些琐事,柴林、典正南、解宝、邓飞以及二十名亲兵登上了港口的座头鲸号,挥手道别。
柴林着急回去是因为秋收已经开始了,花生彻底收完了,红薯叶子已经发黄发干,老梁拿不准收获的技术,所以捎信让柴林回去。
实际距离没多远,一千几百公里,第二天一早就到了,座头鲸号停泊在第二水军营的海龙岛港口。
水军二营以上来就是大规模,高档次。四艘大五十米长的福船是主力战舰,福船间隔仓比较多,耐沉性好,坚固结实,火炮火力强大,能装配五十门火炮。
“庄主回来了。”柴勇激动的过来见礼。
“回来了,我这船快。怎么样,这段时间熟练操作了吗?”柴林问。
柴勇说:“舵手、船工都是从水军一营的熟手,普通水手是附近渔民里招募的,如果不考虑火炮,咱们一艘福船四十几人就足够了。这几天跑了几趟海鹰岛,把火炮营送岛上了。”
“水军技术性太强,还得多练,这段时间我给商队说一下,尽量多给你们安排些出海的任务,多练,这样操作技巧才能上去,只有熟练了打起仗来才不慌张。”柴林说。
“好的庄主,你安排吧,送货没问题,大福船太稳了,在这渤海之上感觉不到风浪。”柴勇说。
“那是因为渤海是内海,总是风平浪静,等熟练了跑几趟养马岛感觉感觉那大浪头,下船的壮丁一个个吐的都是面无人色,你去忙吧,我去造船厂看看孟康他们的造的盖伦船如何了。”柴林说。
“好的,庄主。”柴勇去忙了。
柴林等几人来到造船二厂,一片忙碌,造船二厂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只有大约四百来人,现在造船一厂已经到达上千人了。
工匠们来来往往,各忙各的活,一片繁忙。
材料堆放整洁,下脚料清理及时,每隔不多远都有准备的大水缸、沙子、铁锹等等防止走水的用品。造船用的红松大料,这种木料含油量比较大,防火是重中之重。
船台之上是六艘五十米长的盖伦船,竟然外观已经出来了,这小船放大海里就是个小不点,没想到在船台上还挺高差不多十五米左右。水线以下就是五米,其他的高度是两层炮口甲板和艉楼的高度,斧头形状的船艏更容易劈开风浪,破浪前进。
“哥哥来了。”孟康过来了。
柴说:“这么快,建好了?”
孟康道:“没,早呢,只是建了个外壳,里面的仓库、甲板、桅杆内置艏楼、艉楼,都还没建。不过比预想中的要节省时间,有那个锯木头的机床,实在是太省力了。这六艘小盖伦船运货量五百吨还是有的,做战船就非常的机动灵活了。”
的确如此,盖伦船细长、窄小,流线型的身躯非常好看,想来机动性应该是很好的,只是这带货量就不用说了,太小了,比六十米长的盖伦船差了好几倍。
“大约还多久完工?”柴林问。
“两个月能下水,下水后还得整理整理,两个半月吧。下一批就快了,这六艘小盖伦毕竟是尝试,下一批速度会快上一个月左右。”孟康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