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绣又回屋拿了一包银子给他,“这是捐给村里的学堂,给孩子们买笔墨纸砚的,你拿给村长吧,也让族老们做个见证。”
周成点点头吧,表示明白。
学堂的笔墨纸砚是只能在学堂里教学用的,学生们回家就需要自己购买练习。
这也是他们村里学堂的福利。
他们村的孩子现在大多都识的几个字了,之前新县令上任走访听闻后,都还特意来过他们村子。
老太太看到裴绣的举动,撇了撇嘴,也没说什么。
只在心里念了一句,败家娘们!
但是不敢说出口,毕竟她还等着她给钱呢。
这几年老太太过的体面,也越发要脸了。
老太太眼不见为净,自己去后院将另外一间屋子门锁打开。
让周大嫂,周二嫂等人把东西先搬到这个屋里放着,事后她再看心情,谁孝顺讨得她欢心她就将东西送谁。
这两年老太太的日子就是这么舒坦,儿孙们都奉承着她跟老头子。
裴绣也知道老太太不高兴了,等周成出去后,就去后院拉老太太回她屋里,把给老太太准备的那一包银子递给她,省的她一直惦记着。
“娘,这是给您的,您收好了,可别被人哄去了。您手里有钱儿孙们才会听您的话,才会想方设法的讨您欢心。我跟夫君都不在您身边,只好给您钱傍身。您首先得让自己过的好,过的舒坦了。”
裴绣说的这句话完全是肺腑之言!
有钱的老太太儿孙才会巴着奉承。
老太太笑容满面的接过了,“这话还用你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人老了就会遭人嫌弃,儿子虽然不敢不孝顺,但是还有儿媳妇、孙子,都不省心的很。”
“还好你们这几年孝敬的多,他们都眼巴巴的盯着那些东西,绞尽脑汁的讨我欢心呢。”
“和你说,你别不喜欢听,老三赚钱不容易,你手可不能太松,那些下人们就得时时敲打,不然一个个都能登鼻子上脸。你该端着的时候就得端着。”
裴绣笑着应下了,“哎,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一直都有听娘的教诲。别人我可不会手松,但是您不是别人是我婆母呢,拿钱孝顺您是应该的。”
“至于捐到村里学堂的那个钱,那也是为了给夫君买名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夫君出息了,也要回馈乡里不是,不让该让人戳脊梁骨,说咱们忘本了。这办学堂也是好事,也能让您跟爹在村子里声望更上一层楼。”
虽然早在信里说过了,但是裴绣还是担心老太太转不过这个弯,特意再与她说一遍。
老太太不以为意的点点头,也不说了,反正没有少了她的一份就行。
她又吃不了几年,少管闲事才能长命百岁,年轻人就随他们折腾吧,看到卧病在床的老头子,她也看开了,少说话不惹人厌。
搞定了老太太,裴绣原本还想躺着歇一会儿,但是后院搬东西的各种吵杂声音,让她无法闭眼,还是起身去屋外看看吧。
后院青石小路两旁依旧种着些菜蔬,看着很喜人,都碧绿碧绿的,随时可以采了下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