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时间已经过了元旦,进入到1985年。
在过去的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苏辰在富国银行的帮助下,成为20世纪福克斯的新老板,也组建了电视网,还收购了Acorn和MathWorks等等。
而在国内,也一样发生很多事情。
浙江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史玉柱,在编写出第一个统计系统软件后,他发誓要做中国的IBM,然后,南下深圳书写一段高亢而悲壮的生涯。
同样也是浙江大学毕业的段永平愤然离开单位,他发誓自己以后再也不会在国营工厂里上班,因为那里“人人都觉得能干,却什么都不干”,然后坐着火车到珠江三角洲去。
赵新先,军医大学的教授带着自己的“三九胃泰”来到深圳笔架山下开始新的事业。
惠州,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李东生在一个简陋的农机仓库开辟自己的工厂,他与香港人合作生产录音磁带。
而这个香港人,在这个时空变成了沈立群。
在广东顺德的容桂镇,只有小学四年级学历的潘宁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打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双门电冰箱。
随后珠江冰箱厂成立,冰箱的品牌是“容声”,潘宁出任厂长,这便是在后来统治了中国家电业十余年的科龙公司的前身。
潘宁造冰箱,在技术上靠的是北京雪花冰箱厂的支援,在资金上则是由镇政府出9万元的试制费,所以,这家工厂成“乡镇集体企业”,这一产权归属最终决定科龙和潘宁的悲情命运。
市场的力量似乎占据上风,里根—撒切尔主义大行其道。
在全球商业世界里,也跟剧烈变化中的中国一样,正进入一个重新洗牌的年份。
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大公司或被分拆,或陷入困境,而新的产业正萌芽待放,新的公司英雄已呼之欲出。
美国市场,也随着苏辰的到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尽管他比不上受到乔布斯影响的比尔·盖茨、迈克尔·戴尔和远在旧金山,用五美元注册思科系统公司桑迪和伦纳德的夫妻。
而在中国的一位‘牛人’,在过去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里,一直在忙不停地注册公司,办了一个“企业管理夜校”,想把它办成一个培养商海巨子、企业家的摇篮。
组建“小三峡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想要成立董事会,并发行股票;还注册服装工业公司、竹编工艺厂、造船厂、霓虹灯装潢美术公司、商品房建筑公司。
座钟倒卖的成功让他自视为商业上的天才,仿佛天下生意均靠他神指一点便会金山成堆,善于天马行空而惰于落实执行的商业性格在这个时候已经毕现无疑。
到年底,他的每一个项目都半途夭折,不了了之,不过这并没有让他产生挫折感,他只是觉得万县这个弹丸之地实在太小。
这就是提出炸开喜马拉雅山改善西北环境的牟老先生。
戴尔和思科的出现,基本上就代表日后新技术公司的两种成长路径:独一无二的商业渠道模式,或高度垄断的核心技术优势。
中国公司与美国公司之间的距离,并不在于创始资本的大小,而在于各自对产业成长的视野和理解的差距。
但苏辰已经领先了很多人。
所以,苏辰这次去20世纪福克斯之后,准备去思科看看那个路由器。
这可是好东西来的。
所以,在前往纽约的飞机上,苏辰一直闭目思考,到底还有什么东西是自己没想起来的。
诶,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