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说话,不仅是令尹,就连芈槐也表现出了重视之意。
苏秦转身看去,原来他不是别人,正是楚国如今的大红人,大司马昭滑,昭滑灭越有功,这一战令他声威大涨,有战国名将之名。
“大司马之言,的确有理。”
半晌,芈槐就说了这样一句话,看来他还是想听一听群臣的意见。
有了昭滑提议,其后又有不少楚臣跟上,他们纷纷认为,是该连秦也,那边的景鲤,一看形势越来越不对,被气得不轻。
苏秦在心中连连感叹,屈原好会借力打力!
借他,提出变法,借群臣,推动变法!
楚王还是没有表态。
这时,屈原一看,时机也差不多了,他再一次站了出来。
“大王,臣还有一言,令尹所言,尽为楚也,且言之有理,大王新到寿春,氏族之心不稳,的确会有这推行变法之难,臣观秦国国力强盛,多半是因其军强也,我楚国也当有这样一支强军也。
臣以为,这变法之要,可先从军中开始,稳氏族之心,大王可下令,练一支新军,只效忠大王,能攻取天下的新军。
秦有锐士,齐有技击,魏有武卒,就连赵国,也有胡服骑射之厉,我楚国县师,早已不及此四军之名也,当有一支新军,一支能与之比肩的新军。
新军效忠大王,等成军之时,也是大王大权巩固之日,那时候再行变法,定是无人敢阻挠。
锐,乃锋利之意,臣很想知道,到底是这矛锋利,还是盾足够坚固呢,或许这答案,就在矛与盾本身了,臣以为,新军可名为盾甲军,专破锐士之用!”
苏秦这才明悟过来,屈原这是将他刚才在路上的话,都学去了,而且还用上了,另辟蹊径,这不就是在另辟蹊径吗?
楚国变法,有氏族影响,多半难成,但这练军,谁又能影响到呢?
看来秦国真要多一个劲敌了
一时之间,刚才附议了屈原之策的众臣,又一一附和了一遍。
“盾甲军!”
芈槐口中低声念叨几次,终于,站起身来。
“此举大善,寡人就以三闾大夫之策,练这盾甲一军,此事,就交由大司马和三闾大夫一力为之,至于秦国,当为联盟也!”
楚王一锤定音。
景鲤就是不能接受,他也得接受,令尹也能接受,新军成了,楚王变法,那再无氏族能阻挡。
“外臣尊楚王令!”
苏秦叹了一口气答道。
他的任务是完成了,却也被屈原给利用了,天下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是非因果,对错成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