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苏秦到秦(2 / 2)

秦相张仪,与苏秦乃是同门师兄弟,苏秦为长,张仪为幼,没想到张仪病故,他却还健在,所以在城门口,有了一番感慨。

张仪与苏秦曾有约定,下山之后,两人各选一国,各为其臣,行纵横之策,用平生所学,全意辅佐所选之国,以此来争个长短。

苏秦当年所选,乃是秦国,可惜那时候秦惠文王刚平定了朝堂之乱,诛杀了商鞅,秦国上下,对于这来自山东六国的士子,多有反感,事情就这样做罢了。

再看张仪,相中的是魏国,可怎奈魏惠王,还有魏国庞涓等一众臣子却不相中他,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反而入了秦国为相。

这师兄弟二人,一个抗秦,一个助秦,在秦惠文王时,展开了一场合纵连横大战,尤其是苏秦,更挂六国相印,可谓是在谈笑间,尽起诸国风云,纵横家之盛,盛于当时。

嬴荡相中苏秦,正是因为他的眼光,在三十年前,就认定秦能一统天下,并且还献上了强国之策,这种人才,放眼战国,亦是不可多得。

“外臣苏秦,拜见秦王!”

苏秦一见嬴荡,当先行礼。

他面上虽有皱纹,但依旧能够看到风采,虽年过六十,可神色之间,未见任何疲态,一双眸子,常含笑意,更是能勘透万事。

他乃齐国之卿,可谓之齐臣,自称外臣,并无之过。

秦王踏步相迎,在几步间就走下王座,一把扶住苏秦。

“苏子之名,寡人早已神往,念念之盼,终于有了今日之会!”

一旁的未阳见之,秦王对苏秦态度如此热切,急忙为苏秦备好了软塌、长案、酒水、甚至吃食,让他就坐于王座之前,与王对饮。

“外臣谢秦王之念,此乃我之幸也,谁又能料到,在这有生之年,外臣还能到咸阳一走,亲自拜会秦王,三十年前,自见秦先王后,就以为与秦之系带,已断了!”

听到秦王这话,苏秦也不由得心生感慨,两人举杯,对饮一爵。

“今,寡人招贤纳士,意欲东出天下,久闻苏子良才,若能为我秦臣,则可抵十万大军也。”

十万大军是什么概念,几乎是宋越中山这种小国,一国的兵力,甚至要超过卫国,秦王对苏秦,还真是不吝赞美。

苏秦面上,亦是有所感动。

“大王之情,外臣心中甚怀,当年外臣初出鬼谷,游历诸国,遍观诸国疆域,便认定能出天下者,必是秦国也,秦人有法令之威,地势之威,人兴之威,可惜,时不允我,错之错之,如今辗转已快三十载也。

当年外臣所思,既然秦不容我,那我就效忠山东诸国,而山东诸国之敌,就只有一个秦国也,因为能统天下者,唯秦,所以才有了六国合谋一事。

可人生之事,哪有如意,不管外臣如何做,秦国都能轻易化解,并且步步强大,如今,诸国变法,楚国强楚,齐国富齐,赵国烈烈,魏国繁茂,可外臣依旧认为,能出天下者,还是秦也!”

苏秦这段话,既是在回忆当年之事,也是在向秦王表明其心意。

其一,说明当年合谋秦国,并非私仇,乃是各为其主,各忠其事,并无对错之分,其二,不管世事如何,他始终认为,能一统天下者,必是秦国,这就是有意效忠秦王了。

当年六国谋秦失利,苏秦则去了燕国,后来因私通燕王夫人,逃到了齐国,在齐国虽是上卿,但算不得重用,此后郁郁不得志,嬴荡一番书信,他自是没理由拒绝。

“那苏子如此笃定,我秦能东出天下,有何依据?”

闻言,苏秦笑笑,其后又摇了摇头。

“像是这样的话,秦王想必听了不少,外臣又何须再说,外臣一观秦国内事,二观秦国外事,就是明秦王之志也。

天下诸国,变法尽可强也,唯不能强者,因贵族也,十指用力,方能握紧长剑,若是十指不合,呵呵,拳头再大,又有什么用呢,诸国内事,皆有此忧,唯秦国没有。还有大王外事,明平衡,明混乱,明六国共同积弱,如此内外皆明,这还不是强国所为?”

前段时间,秦王与殷丽就有过类似的谈话,但他之言,根本就没有说到这贵族,苏秦一番话,真是直指要害。

秦国能一统天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内部团结,号令统一。

战国四大公子,齐楚魏赵,皆有门客三千,这是什么概念,几乎和秦国郎官人数相当,贵族势力,是何其庞大,既然连十指都握不紧,那怎么能杀敌呢?

反观秦国,能与其相媲美的,就只有一个季君,现在呢,他已经死了,不仅如此,更是将许多贵族都诛灭满门,甚至连九卿都取缔了。

政令归于国,这拳头想要握多紧,就有多紧。

苏秦之才,寡人没有看错。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