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之路,可以说是收获不小,我等一路所过平川,尽皆可以耕种,所遇不少百越之人,也尽皆可以教化,现在南海已通,该当禀明楚王,从楚国会稽一带,开辟海上之路,来抵达南海,令楚人来此混居,如此一来,十年就可尽皆纳入治下也!”
孟期所说的,都是秦王给他交代过的。
要想真正纳入治下,就先得开辟其影响,让百越之人,不至于反抗,要想有其影响,就需得在行之教化之时,让更多的楚人过来,影响到这里,与当地庶民混居起来,让他们和楚人无恙。
为了楚国征伐之事,秦国不仅是出兵,还出了粮草,甚至还出了秦吏,来帮助治理,不过,仅从现在来看,这已经算是赚了。
这么一大片土地,让楚人无暇北顾,秦国的东征之路,也将少一大敌也。
“不错,随将军所来秦臣,俱是英才,我楚难觅也,我为秦王异兄,不知将军,可否令他们尽皆归于我之麾下,辅佐我治理百越,我也当上禀我王,将百越赐予我为封地,这八万楚军,尽皆为我守护此地,我为楚国开疆拓土也!”
子兰的这话,着实让孟期吃了一惊。
赐予我封地,这还倒好说,可是让八万大军都留下,这就有点反抗楚王的意味了,听他的话,他是连班师都省了,直接在此地就要上书楚王,索要封地,这不是要独立,是要什么?
孟期立即看向唐昧,却见唐昧是风轻云淡之色,显然,这是两人早就商量好的。
百越有两千里地,又有秦臣为之辅佐,还有八万大军镇守,或许对子兰来说,回去争夺王位,不如现在做个治外之臣吗?
“哈哈,将军误会也,此地,乃新征伐,不易教化,需得有人镇守,公子是觉得,镇守此处之人,他最合适,先禀于楚王,暂且不回师,等到百越稳定了,再行回师!
此番秦王派遣百多之人,俱是贤良,有知造船者,有知教化者,也有治国之能臣也,如今,南海已至,可以这些人为吏,召集百越氏族,于桂林修筑一城,于南海修筑一城,如此两城,再施之以教化,城池完备,氏族稳定,再行回军,这也不迟啊!”
要等城池完备,那可真要年了!
唐昧的话,说的是比子兰宛转,可这和治外之臣,又有什么区别了,他们连不会去的理由,都找到了,无疑,这与秦王当初的计策有悖。
王助子兰,是想让其在楚国朝堂,与太子有分庭抗礼之势,或许连大王自己都没想到,子兰和唐昧两个人,想做南海、百越之王了。
桂林一城,可镇百越,南海一城,可不就是南海王吗?
孟期当即打算,上禀秦王。
“奉我王诏令,孟期乃助公子也,麾下秦吏,乃我王给予公子,尽可由公子所用,今日,当到南海,我本该回军,不过,公子如此,则事情大变,我白驹一军,暂且不回,待到上禀我王后,看我王如何定夺!”
他先不打算回去了,他留在这里,秦国的势力,也就会在这里,回去容易,再来可就难了。
“哈哈,我也正有此意,此地新立,事情繁多,有修筑二城之事,有继续征伐之事,还有治理氏族之事,需得将军在。
将军方才也说了,攻伐百越,乃秦王助我,那我就遵了秦王之令,暂且自居此处为主,而大夫唐昧,则以令尹之职,辅佐我之事宜。
孟期将军之才,我心慕之,将军在此,就且掌军,可为我之大将军也,旗下各秦吏,楚吏,具可为官,先行治理此处,行之教化,明日,我再上书我王,禀明南海未定之事,让其运送粮草,以资我等!”
唐昧和子兰两人,是算计的清清楚楚,这两人一个为主,一个行令尹之权,现在又让他为大将军,这不是另立一国,还能是什么呢?
“如此,我暂代军事,但非大将军也!”
孟期没有拒绝,既然他选择留在这里,那就当为秦掌管这一军也。
闻言,唐昧和子兰两人,都是笑开了花。
他们留下孟期,一是想利用秦王,来稳住跟脚,二是本就对孟期有招纳之心,三是倾慕秦国之治,四是秦军不回,他们也更有理由,再多留一两年。
子兰和唐昧是干劲十足,很快就任命的官吏,令其各司其职,又督造船只,备以后之用。
看来这天下的事情,也不都是如嬴荡所想,他那时候哪能知道,子兰会来这么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