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 治蜀1(2 / 2)

常平其实就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也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

到了汉武帝在位的中后期时,因为连年发兵与北方的匈奴作战,虽然靠着卫青和霍去病这两员天纵之将,而获得了非常大的战果,但是,汉武帝此时也耗光了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位皇帝在位时期为他们的这位儿孙积攒了五十余年的丰厚物资。

故而,汉武帝不得不启用他身边,出身于商人家庭的桑弘羊。

也正是因为桑弘羊有着商人的背景,故而,他不但继承了李悝的平籴,而且,还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汉武帝在其背后大力的支持,有所创新地创立了平准法。

西汉时期的平准法的具体内容,其实就是桑弘羊主官的新的政府部门,依仗官府掌握的大量物资,比如钱帛盐等等,在京师贱收贵卖以平抑物价。

到了后来,汉武帝驾崩之后,桑弘羊因为参与政变,夺权失败后,霍光为了打击政敌,将桑弘羊实施的所有新法几乎全都废弃了。

到了汉宣帝元康年间,民间连年丰收,有些地方的谷价居然贱到一石五钱的地步,这种抢矿下,农人少利,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大约也就是在这以后,汉宣帝任命的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又一次把桑弘羊的平准法拿了出来,不过,与桑弘羊不同的是,他只是把平准法着重施之于操控粮食价格方面。

具体的做法,无非就是在一些地区设立了粮仓,收购价格过低的粮食入官,以此来让百姓获得一些利益。

而这种粮仓便已经有了常平仓之名。

在当时,大汉边疆,即便连金城、湟水一带,谷每石都贱卖到了八钱的地步,据相关的文史记录,耿寿昌曾在这带地区收购谷物四十万斛。

五凤元年到二年,耿寿昌鉴于过去每年从关东向京师漕谷四百万斛,用漕卒六万人,费用过大,建议从近处的关中三辅、弘农郡、河东郡、上党郡和太原郡等地籴谷以供京师,这样,既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还可以略微提升以上提到地区粮食的价格,施惠于民。

这一措施一经实施,便立刻在当年收到了成效。

于是,耿寿昌便在五凤四年,向汉宣帝奏请在边郡普遍设置粮仓,因为以谷贱时增粮食收购价格而买入,以利农,谷贵时降低粮食价格而卖出,故而,这样的官方粮仓被命名曰常平仓。

一经实施,大汉境内,千万百姓便之。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