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悟了过来,弗朗茨没有丝毫不好意思,当即改了口:“既然贵金属矿没了,后面这些东西就只能算搭头,让玻利维亚政府拿出其它东西抵押。”
没有抵押品?这是不可能的。好歹也是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儿家底呢?实在不行,不还有土地么。
“赖账”,更不用担心。现在还是19世纪,武装讨债的事情发生了都不只一起。除非是俄国人那种巨无霸,讨债成本实在是太高,大家只能认栽。
……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我们同俄国人的盟约,只有三个月时间就到期了。沙皇政府已经派出的谈判代表,已经抵达维也纳。”
要不要再来一次俄奥同盟,维也纳政府也是众说纷纭。包括弗朗茨,中途都几度动摇立场。
不是大家意志不坚定,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作祟。无论是继续结盟,还是放弃联盟,这里面都蕴含着大量的利益。
经过了这么多年,俄奥两国经济已经实质上绑在了一起。奥地利从俄罗斯进口工业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后又返销俄罗斯帝国。
从1854年开始,俄奥两国就互为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巅峰时期,对俄贸易一度占据了奥地利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
随着奥地利经济的飞速发展,奥地利工商业制品不断的开辟新市场,这个数字开始逐年下降。
即便是到了现在,对俄贸易依然是奥地利对外贸易最重要的一环,占据了奥地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97。
如果不是俄国经济没有跟上节奏,国内市场增长速度太慢,这个比例还会更大。
毫无疑问,俄奥同盟为两国经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两国的贸易往来。
有利自然也有弊,俄奥同盟同样也制约了奥地利的扩张。比如说:普俄战争时期,维也纳政府就丧失了趁机对沙皇政府落井下石的机会。
制约进一步扩张,这只能算是小问题。欧洲大陆又不大,扩张也扩张不了多少,反而麻烦一大堆。
主要是国际形象问题,俄国人太拉仇恨了。俄奥同盟的存在,让奥地利跟着分担压力。
这让一贯擅长灵活外交的维也纳政府束手束脚,很多时候连发挥的余地都没有。
经济上的收益,也不是白拿的,奥地利还是俄国人最大的债主。
借钱也就罢了,偏偏沙皇政府信誉不好。时常无法正常履约,还赖掉了不少奥地利的债务。
欠债不还,绝对是最拉仇恨的。奥地利金融界都是坚定的反俄派,连带着民间对俄国人印象也不好。
农业上,两国又处于竞争状态。对俄国人这个破坏市场行情的竞争者,奥地利国内的农民都是深恶痛绝。
奥地利农民可不是没有话语权的乡下农民,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贵族。这些人都是亚历山大二世大开荒政策的利益受害者,天然仇视沙皇政府。
弗朗茨面无表情的问道:“你们觉得到了现在,我们还有续约的必要么?”
历史似乎是重演了,原时空德二帝国因为农业摩擦,和俄国人爆发了矛盾,奥地利现在也差不多。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奥地利除了贵族、农民反俄外,金融界因为债务问题也仇视俄国人,支持继续续约的只有国内的工商界。
身处类似的位置,弗朗茨有些理解原时空威廉二世疏远俄国的外交政策了。
利益面前,不是个人力量能够弥补的,皇帝也必须要考虑国内民众的立场,不能和大多数人作对。
费利克斯首相一针见血道:“继续续约,在经济上有点儿作用,战略上毫无价值!”
农业大臣霍尔斯:“经济上的价值也不大,现在是自由贸易时代了,我们原本拥有的关税优势不复存在。
即便是没有了俄奥同盟,最多也就减少一部分沙皇政府的采购,影响微乎其微。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俄国工业很多环节都必须要依赖我们,就算是沙皇政府想要踢开我们,也要看他们能不能承受这个损失。”
这是维也纳政府有恃无恐的主要原因。奥地利工业自成体系,和英法采用的是不同标准,完全配不上套。
俄国工业从一开始就深受奥地利影响,资本家们贪图便宜,直接采用了奥地利标准。
采取奥地利标准不算啥,关键是俄国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机械设备依赖于从奥地利进口。
现在要退出来,就意味着这里面绝大部分工业设备都要报废,这笔损失根本就不是沙皇政府能够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