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端,高丽节度使。
日本安稳之后,他就被调到高丽,直面当地接连不断的叛乱以及辽国一波接一波的进攻。
他带兵打仗不行,但偏偏能坐稳一镇节度的位置,这就是能力。
而且在禁军当中不少将领都在日本、高丽战斗过,同吕端有一些交情。
他入京执掌选阅司,阻力不大。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所有人都清楚,吕端是陈相公的人!
从当年设立西海镇守,到西海镇守府改革,再到高丽改制,吕端一直是陈相公治政理论的执行人。
甚至于,陈佑等人能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通过一项项优待底层的政令,就有西海改革后的情况逐渐在中原流传的原因。
一干人等心知肚明,点头做出回应。
好啊!有这样一个人执掌选阅司,三五年内,必然会有叫在座众人满意的结果!
“其三,我准备叫茂才和陈孚一块去襄阳。”
李克榕有些不解,他直接就问道:“相公叫克榕去襄阳,可有什么嘱托?”
刘熙古、汪弘洋等人听他这么问,尽皆露出恨铁不成钢的神情。
果然,陈佑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就道:“保证未来五年,你能控制住襄阳及周边州县。”
李克榕做出一副恍然神色,也不知道他明白了什么,总之就这么应承下来。
一切安排好。
陈佑再次提出一开始的话题:“豪富事该如何处置?”
……
“今日陈中令召集刘熙古等人前往侯府议事。”
同明殿内,任喜恭恭敬敬地禀报打探到的消息。
殿内还有一个石熙载。
他听完任喜的禀报,立刻目光炯炯地看向赵德昭,等着天子垂询。
赵德昭没让他失望,一声冷哼后,沉着脸开口:“凝绩,你以为陈卿他们在谈什么?”
直接以字称呼,这就更显亲近了。
石熙载先是做出思考的姿态,之后才郑重回答:“回禀官家,臣以为,陈中令召集亲信,乃是为的保民令。”
“哦?”
赵德昭忽略了石熙载特意强调的“亲信”,反而对石熙载如此笃定有些好奇。
“为何?”
“臣观中书令为政,一言以蔽之,曰‘沽名钓誉’。臣闻中书令临阵献城降了朝廷,此等背主之人,虽蒙先帝感召得为重臣,然根子不稳,故所作所为,向来以名声为重。”
赵德昭闻言,微微点头。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揭陈佑伤疤,听得多了,这时候再听石熙载这么说,赵德昭甚至有一种“的确如此”的感觉。
见天子对这种说法不反感,石熙载心中大定,继续道:“然其自知,明白我等忠臣不可能对其污点视而不见,故不求官声,但求民声。当年先帝在时便有传闻,中书令欲为圣贤,入享文庙。
“观其经历,自锦官府、河南府、京兆府,到庐州、江南,再到进入中枢,中书令推行政令,不看是否利国,不看是否适时,所看之事只有一件——
优待底层百姓!”
赵德昭仔细回想,然后恍然颔首:“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