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风格古朴,顶有六个往上翘的角,铺着黛瓦,像山间巨松树,亭柱枣红,上边雕刻着繁复精美的图案,地基周围是枣红色木质护栏,亭中有一张石桌,四个石凳,只看着,就能让人联想到古人在亭下小憩,或饮酒作诗,或送别友人。
凉亭应该经常有人来,桌子凳子都很干净,易阳只用纸巾擦了擦,两人就在亭中坐下。她解开食物的包装袋,香味瞬间弥散在空气中。
“给你。”易阳拿出一份竹筒饭,放到孟轲面前,劲道红润的腊肉周围点缀着翠绿的豌豆,米饭晶莹剔透、颗颗饱满“竹筒饭本来应该装在竹筒里,但是没办法,总不能打包还要赠送一个竹筒吧,那老板得砍多少竹子?委屈一下,纸碗装的木桶饭。”
说完,易阳突然觉得自己像老板请的推销员,忍不住低笑一声。
孟轲凝视着人,她就像这片江南烟雨,随心随性,隽永深远。
“你开了这么久的车,应该也挺累的,吃完饭回旅馆休息吧,找时间再带你出来逛。”易阳往孟轲碗里夹了茶树菇腊肉、炒竹笋。
“嗯,好。”孟轲笑着应道,给易阳也夹了些菜,“你也吃。”
……
两人就这么在亭间,你一言、我一语,伴着潺潺流水声,吃完一顿饭。
收拾好垃圾,他们沿着河往回走,回旅馆。
一路上杏花微雨,行人两三。
快到旅馆的时候,一个人突然叫住了易阳。
“易阳?”来人头发灰白,用手扶了扶眼镜,仔细打量易阳。
“郑校长。”易阳认出那是自己小学时的校长,郑文英。
“易阳,真是你啊!”郑校长很高兴,笑起来的时候脸上皱纹越发深刻,“好多年没见了,都快认不出来了。”
“是啊,有……六七年了吧。您近来身体好吗?”
光阴如白驹过隙,一晃,她已经在外漂泊了这么多年。
“除了眼睛不太中用,出门要戴眼镜之外,其他都还好!”郑校长一如往昔,和蔼可亲。
“这是你……男朋友?”郑校长看向孟轲。
“不是,是好朋友,他是一名医生,叫孟轲。”易阳解释道。
“孟医生,这是我小学校长,郑校长。”
“郑校长好。”孟轲很礼貌地打招呼。
郑校长“当医生好啊,治病救人,功德无量。”
“您过奖了。我倒是觉得当老师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总是用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辛勤浇灌,让人类积累几千年的经验、智慧得以传承。”孟轲侃侃而谈。
孟轲这一番话对郑校长很受用,听得老人家满脸笑意。
“对了,你瞧我一高兴把正事都给忘了。”郑校长轻拍额头,“这些年你给学校捐赠了那么多钱,也不留个地址,证书也没法儿给你寄过去,都在我那儿放着呢。这回遇见你,总算可以给你了。今天清明,上午学生们去给烈士扫墓,下午放假。你明天去学校吧,我把证书给你,也去见见你资助的那些孩子。”
易阳想说,不用,她给学校捐钱也不是为了证书。但是看郑校长这么热情,也不好推辞,只得答应“好,我明天过去。”
人老了好像话就变得多起来,郑校长和两人聊了好会儿,从学校扩建增加了图书馆和一栋四层教学楼聊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被县里评为优质小学,事无巨细,言语间都是难掩的开心和自豪。直到家里打电话催,说女儿女婿回来了,小孙女吵着找外婆,才和易阳他们道别,走的时候不忘叮嘱易阳明天去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