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占一块小地盘。
钱如玉和刘晓伟穿过骚味冲天的牲畜市场,直奔最里面的一个小角落。
这里汇聚了陇山县各种小药贩子,刚开始采挖,药材还不多,散户几乎没有。
都是在农村收了药材拿过来交易的小药贩子。
用大麻袋装着药材,等待县城或者从市里过来的药商挑拣。
因为这些小药贩子没有形成规模收购,就是赚点零钱,因此没有固定的药材商,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
也有些小药店,跑来这里淘不需要炮制就能入药的药材。
钱如玉挺了挺胸,装出一副见过世面的大佬模样。
他们走近一个面前放了两个大麻袋的中年男人。
麻袋口子开着,里面装着蒲公英。
“请问,怎么个价?”
男人闻言,看向她,见是一个小姑娘,眉眼冷漠,“你能给多少?”
她抬手,比了个六,“量大的话可以适当加价。”
男子冷了脸,嫌她没诚意,“你去别处吧。”
钱如玉撇了撇嘴,又晃到了另一个药贩子旁。
他袋子里是柴胡和半夏,看那成色,应该是囤货,不像今年现挖的。
毕竟,今年的药材还没全部下来。
她随手抓了抓,“什么价?”
对方回道,“柴胡六块,半夏八块。”
“能不能低点?”
“姑娘,已经最低了,我们在农村收购都是这个价,赚不了几个钱。”
钱如玉暗自翻了个白眼。
他们挖的野柴胡,来村的药贩子只收四块,到后面还会压价。
半夏那边基本没人挖。
如此算来,这一百斤柴胡他们就得赚两百块。
暴利!
从药材商手里到中药加工厂,又会提一个价。
钱如玉转了一圈,没着急离开,等待着会不会有药材商过来,陇山县后来比较有名气的药贩子,她都认识。
若不是没联系方式,她都想主动找他们合作。
眼下只能守株待兔。
时不时会有人过来询问药价,她看着那些人娴熟的摸着药材,嗅着气味,观察着药材成色,又老道的给出收购价。
其实,这市场价在那摆着,谁也无法破坏行情,加价压价也就几分钱上下浮动,走的是量。
她听到最后那人的蒲公英以八毛的价格交易成功。
柴胡跟她想的差不多,药贩子没能加价成功,五块。
看了一会,都是些赚零票的小药贩,没什么大鱼!
于是,她选择离开。
就在她和刘晓伟打算出市场的时候,突然……
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确切的说,是前世熟悉的人。
------题外话------
关于文中提到的药材价格等内容,均是作者从老家当年挖过药的老人那里打听到的,后面还会涉及药材收购等内容,作者做了很多功课,甚至走访了当年做过药材生意的亲戚,肯定有误差,咱这是小说,不用较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