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基本功能之外,初版应龙还带有两个侧面对接口,可容纳两个装备好宇航服人员的减压室/出舱口,以及一个接近四十立方米的货舱。
之后还有进阶功能。
应龙实际上并不是针对空间站制造的飞船,毕竟C国及合作国家一起,都有好几个低轨道飞船型号了,再开发一个大号的功能重复的飞船,纯属浪费资源。
它的短期目标是成为月球开发使用的往返飞船,后续型号再瞄准红星、小行星带。
为了满足后续任务,应龙飞船有一些拓展功能,比如可供爬虫机械臂停泊的锚点是必须的;另外还有额外的燃料罐外接系统,可以把捕捉小行星剩下的那些燃料罐利用起来一部分;它甚至可以通过简单的模块化加装,额外挂载两个或四个之前用于捕捉小行星的推进器单体。
回到测试现场。
本次试射,十二个上升座位都固定了八十五公斤的假人,这些假人全身都是传感器,用来搜集测试阶段的全程数据。
此外,载筹还有一周的口粮、饮水,燃料舱容量30%的燃料。
该状态下,应龙全重为23吨,比旧空间站的核心舱略重一点。可以看出来相比核心舱那种静止物体,短了五米的应龙飞船“平均质量密度”却很大,不过这个状态已经是各种任务综合考虑下的最优解了。
随后的发射过程,全程各级火箭发动机,都没有达到最大推力。
传感器测量到的最大g力停留在4.5g,并且总共只持续了三秒,其他时间段G力均控制在3.99G以下。
g力小意味着加速慢,会在大气内停留更长的时间,总体阻力和重力带来的ΔV损失更大,有数十吨燃料被浪费在其中。
但控制住发射过程g力,正是修建5号超级井的最初目的,通过更低的发射G力,能把体质更弱的人送上太空里,比如那些国宝级的两院院士以及后续的专业领域人才。
本次测试成功,意味着5号发射井及应龙飞船,你能够负担起运输特殊人才的任务。
不过第二艘应龙飞船,还要等一个月才能完成组装和调试,所以本轮的空间站成员,还是得用传统方式上天。
试射用的应龙飞船,仍然会与未来空间站对接,之后将作为发往月球的一次性推进载具用,当然如果到时候情况比较好,航天系统也不介意它多飞几趟地月转移轨道。
为了降低自身负担,C国给西中洲共同体、R国,分别提供了一批指定用途的超导体,用于搭建载人电磁轨道发射器。
其中R国的工程,将由C国建筑公司和R国排名第一的基建公司共同承建。西中洲部分,因为A国的影响力仍在,几十年来的负面宣传也是问题,只能让他们慢慢折腾,初步估计五年内能修好都是上帝罩住了。
工程规格,自然也要跟着未来空间站使用的标准来。
按该套标准,载荷直径在三米以下,对各种接口的适配性都比较差,当初C国没有建2.5米口径的发射井也是出于该原因。
但考虑到调整整个航天工业链的代价,实在过于巨大,对财政紧张的R国负担太大。因此与R国共建的新发射井,采用了他们的口径标准之一,4.1米芯级。
其实原本照顾到R国的情况,C国工业部门推荐的是3.5米直径的芯级,可R国认为这是几十年来,唯一一次推动航天工业升级的机会,而选择了火箭技术难度更大的4.1米芯级。
这台4.1米的芯级,就是R国当年用来发射他家空间站核心舱的火箭,不过那个空间站二十年前就已经落回大气层了。
外交部的人,还提了个在Tz建立近赤道的电磁发射器意见,但综合考虑后被暂缓了。
Tz本土并不经过赤道,北边的邻居Ken才是个跨赤道地区,不过Ken境内人化怪兽泛滥区太大,就算清除掉这些玩意,公共设施、电网的恢复也需要大量时间,不用考虑。
Tz的优势在于与C国关系稳固,且经过几十年的援助与自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建基础。
可Tz的发展水平始终是差了点,电磁发射器是个超级电老虎,功耗峰值能超过千兆瓦(G瓦)级,短时间内他们还无法负担如此离谱的额外用电消耗,具体通过调峰等手段,还需要补充多少发电能力,还得经过实地考察。
更重要的是黑洲本地缺乏精确核打击所需的战场实时定位能力,巨大的基建投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毁于一旦了,所以要建设电磁发射器,Tz的军事力量也还需要更上一层楼。
这些筹备暂时还用不上,本轮载人任务,还是西中洲和R国各提供一个飞船,其余的都是C国自己来。
……不是C国要强,而是西中洲的废物们工业力量太差劲,根本拿不出额外的产能负担更多的生产和发射任务。
本轮次的人员和上回一样,主要是工业系统和工程院序列的,但人数更少。
人数的问题,还要归功于A国干掉黑羊的战绩。
原本C国考虑到最糟的情况,是黑羊的污染范围快速扩大,在那种情况下,原本空间站人员不但不会下来,还要继续往里面塞人,当然现在考虑长远发展就不需要了,人越少,消耗的补给越少,工作方面,大部分简单任务都可以交给智人机器人。
有了智人机器人的应用经验积累,本轮的C国成员组成,变成八个人加七台智人机器人,算上西中洲和R国的,以及留守在空间站里的八名宇航员,总计二十一人。
人数不多,不过本轮刻意增加了女宇航员比例,男女比例为十三比八,第一位在太空里生孩子的人类说不定就会在其中产生,现在还不具备条件,但应该不太遥远。